©本文根据《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第4版)》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除倾听应试者所说的话之外,还需要观察期非言语行为。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流中,文字交流只占7%,声音交流占38%,而体态交流占55%。由此可见,非言语信息在交流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应试者在面试中的非言语行为只有通过面试官的观察才能得到,所以面试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1.注意应试者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一致性
面试中经常需要防备的一个问题是应试者可能存在撒谎的行为。如何判断应试者有没有撒谎呢?观察其非言语行为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人们在说真话时,其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是一致的,而在说谎时,则会有一些比较典型的非言语行为表现。例如,说话时眼睛不敢正视面试官,声音比较小;面试官问应试者是否有过某方面的实践经验时,应试者回答是的同时,手指很快摸了一下鼻子,或者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这些表现很可能表明应试者的回答与事实不符。一旦怀疑应试者有说谎倾向,面试官可以就有关问题的细节进行追问,从而确认其是不是在说谎。当然,自信心比较低的应试者有时候会有这样的表现,面试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另外,在面试中,面试官需要特别关注应试者出现的行为变化。例如,应试者在面试的前20分钟,一直背着椅背坐在椅子上,姿态很放松,但当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工作单位时,他的背突然离开了椅背,身体挺直,移坐在椅子的前部。尽管他的离职原因听起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讲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迟疑,但其身体语言的突然变化让面试官感到其中可能有问题,因此对其所讲的话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2.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内涵
对于应试者的非言语行为,面试官应该注意把握其内涵。古人早已觉察人的非言语行为与其品性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人物志》中有“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认为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均发自心气。当然,仅通过面部表情来辨人善恶、智愚是极不可靠的方法,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各种非言语行为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
另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中,厌恶主要表现在人的鼻子、下颌和嘴上,恐惧主要表现在眼睛上,悲伤主要表现在前额和眉毛上,而吃惊则可以表现在脸部的任何部位。
3.切忌以貌取人
容貌本来与人的内在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加粗给颜控看),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定式,小说、电影、电视艺术造型的感染及相面术的影响,面试官在面试中观察应试者时难免以貌取人。例如,有的人容貌显得有点“阴险”,于是面试官就认为他一定不是好人。这种推断都是在面试中观察面试者时应该避免的。面试官应该保持开放的头脑,理性地去观察面试中应试者表现出来的行为。
在面试的提问、倾听和观察中,由眼睛看到的信息往往在我们的评判中先入为主,结果是应试者还没有开口,面试官就将应试者归类并放到心目中的“某类人”中了。所以,切忌以貌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