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鱼》
1.VR技术的使用与观察的真实性。
通过3D视频,不需要接触鱼就能很清楚地观察鱼的结构。但是观察鱼的结构可以直接看真实的鱼,探究鱼鳍的作用时,为了不伤害鱼,不去掉鱼鳍,可以使用VR技术。
2.观察顺序:整体到局部。整体观察时,学生可能无法描述鱼的轮廓,因此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几种形状来做选择。
《制作小磁针》
1.教学流程及制作要点。
首先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实验桌上画下了南北方向,为后面制作的磁针的南北方向的判断奠定了基础。
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对比古代的指南针和现代的指南针,学生能够知道:指南针是磁针,能指示南北方向,需要磁针能够自由转动。(要点:指示南北,自由转动)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对指南针的两个特点提炼很准确。学生从真实物体提炼出特点,这样就可以准确根据特点来制作模拟物体。因此,第一步是制作一个磁针。
这时学生通过同一方向摩擦钢针,可以让磁针带有磁性,但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磁性,所以需要用回形针这样的铁制品来检测磁针,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要点:单方向摩擦,摩擦次数多一些,用轻小的铁制品来检验磁性)
第二步需要让指南针能自由转动,把指南针放在水中,就能自由转动了,在实际操作时会发现,磁针很容易落入水中,所以提供了一些可以浮起来的材料,让材料和磁针组合在一起。第三部是放置做好的磁针。如果磁针碰到容器内壁,这样怎么办?通过这样的问题,老师让学生注意到了,这样碰到内壁时,不能辨别出南北指向,因此学生会注意到把磁针放在水中央。(要点:放在水中央)
最后是判断指南针的方向,这时就需要用到课堂一开始画出南北方向的方向盘了。(要点:使用方向盘,而不是指南针)这样“制作、组装、校验、标注”四步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最后一步,对比实验桌上的南北,能够知道自制的磁针的南北方向,这时并没有用指南针来作为对比,是因为指南针本身的磁性会影响自制磁针,由于同性相斥,指南针会让自制磁针旋转起来。
2.难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制作成功需要注意每个步骤,如果学生没有在第一步制作完成磁针,其他步骤也就没有办法完成。老师的材料准备很细心,为了保证磁性足够,准备了比较粗的钢针,而且取掉了针尖。其他的浮起来的材料也精心设计了,比如用热熔胶将吸管两端封住,以免吸管沉入水底。
3.疑问。
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看,有的学生还是会在制作中出问题,即做不出指南针。可能是因为:本课的制作要点较多,学生没消化、记住。制作的时间不够充分。
《用水测量时间》(5年级)
1.提出的问题简洁准确。
比如,老师提出:古代人在阴天和晚上怎么测量时间?从而可以使问题的回答更准确。
2.课堂逻辑环环相扣,且产生了思维结果和实验结果的矛盾。老师这样的授课结构层次值得我学习。
在探究活动中,从测量第一个10毫升的时间,学生可以知道:同一装置,同一高度流出同样水量的时间相同。然后,学生预测第二、三个10毫升的时间。学生认为用时还是相同,但实际测量后,发现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三个10毫升用时不同,于是产生了思维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探究过程的最后,从三种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学生知道了:同一装置,不同高度流出同样水量的时间不同。
最后,老师自然地引出古人设计的水位不变的水钟。
3.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操作有充分讨论,这样学生对操作就有了充分理解。
4.改进:
(1)微课用于指导,不给出结果。
(2)板书设计中添加思维的发展过程。
(3)增加导入提问:为什么可以用水滴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