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糖的魅力

“双减”政策下,没有了期中测试,却增加了素养能力展示的环节。阅读、表达原本就是孩子们的弱项,再加上绘本难度的增加,让人无从“下手”。

抽测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难啃的骨头也要硬着头皮去啃,绘本《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March?》涉及天气的形容词,不同的国家、城市和不同的活动,生词不仅长还多。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孩子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想到了上次没有发完的迷你糖果。并迅速提出了奖励规则,凡是每段读得最好的可以得到奖励。

规则订好之后,孩子们就像瞬间充满能力的展示。我发现有些孩子眼神里都放射出必胜的光芒,有些孩子嘴巴不断的练习,还有些同学在书本的角落悄悄记着些什么,好像所有孩子的神经都集中到了一点,每一次的回答都坚定有力。他们的士气感染了我,我尝试用更加形象的动作和好理解的语言,尽力让眼前所学的知识与他们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产生连接,让他们尽量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几波提问与奖励后,孩子们的热情依然不减,直到下课铃响起还依依不舍,这是我教他们以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主动性,哪怕是外在奖励的诱惑,那也是他们主动的,自发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表达有问题,我们班的书写也很不理想。我尝试过让他们每日描红来端正他们书写的态度,也尝试专门预留练字时间,效果都不明显。今日的练字,却出乎意料的好,全班每个同学都很优秀,感觉每个孩子都拥有了一双灵巧的双手。我暗自猜测他们进步的根源,莫非是单词太简单,或是描红有效果了?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我问学生,“你们书写的突飞猛进,让我很好奇啊!怎么这么优秀呢?”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老师,因为你有糖啊!”哇,竟是这颗糖。

记得之前学过关于孩子不同年龄关注的事物是不同的,而四年级的他们对表演和物质的奖励显然位居高位。这是他们的需求,作为老师,我们何不聪明一下,适当满足他们的需求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自主向上呢?

这颗糖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也引发了进一步对于教育的思考,让我更深切地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去教育,或许我们有不一样的收获,这边是一颗糖的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几天都在做一件事情:反复巩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四分之一的学生一首诗都默不下来...
    静待花开1975阅读 4,274评论 0 25
  • 01 上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设置了一个有关“棉花糖”的经典实验。 实验对象是幼儿园里...
    泠十三同学阅读 2,967评论 0 1
  •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问题才能变得简单;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难缠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就是孩子,我们需要用心去...
    我是小米粒儿阅读 3,097评论 0 0
  • 早上出门前,顺手把桌子上的几颗糖放在了口袋里。 早读时间进教室,孩子们在班长紫涵,科代表昊月、一闻...
    山中雏菊阅读 3,655评论 2 14
  • 简介:小地主老是拿糖诱惑人,可咋办?不过他不学无术,只爱财,刘晓晓毅然决然地要嫁给饱读诗书的汉子,汉子,你,你怎么...
    糖紫芯阅读 4,001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