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小康的家庭,父亲是做家具市场生意的,生了我们三孩子,我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妹妹。
父亲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他商人的思维同样运用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于是,从我们四五岁起,便要成为家庭的劳动力,创造出价值。
他会按我们每个人的年纪大小,工作效率,分发好固定的产量,也叫【义务量】。用父亲的话说,他负担了我们吃饭穿衣,上学的费用,这是身为子女每天必须要完成工作,他只是收取了些微薄的回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我父亲经常说的话。所以,我们会因为还没有完成【义务量】就偷偷去看电视剧,而被软鞭抽打得皮开肉绽,或是不给吃饭。
对此,我们也没有太过绝望,被打之后,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会自我反省,要是不偷懒就好了。
毕竟,父亲给我们的认知是赏罚分明的,既然完成不了的会被惩罚,那个完成的自然就有奖励。起初的奖励是一两块的零花钱,然后日积月累,在那个90年代大家并不富裕的乡村,我们几姐弟在同村小伙伴眼中那是实至名归的“有钱人”,被他们所艳羡。
后来,我们长大一些了,打骂,挨饿的惩戒已经震慑不了我们了。父亲便改变了奖罚的制度,从此断绝给我们零花钱,他说:“你们想要花钱,就必须想办法尽快完成【义务量】后超产,超产后我会按每一件的单价算工钱给你们,多劳多得。没完成的同样会被扣钱......”
我们姐弟几人,在小伙伴面前有多风光,背后就有多努力。
在他们没有看见的角落,我们承受着他们所没有承受过的辛酸。
可怎么努力呢?父亲让我们想办法,可能有什么办法呢?这完全是靠时间和手速的工作呀!所以,我们就天不亮就起床,夜里十一二点才会睡觉。
乡村的大树下,小道上,山坡中,田野里,那一群群玩闹嬉戏的孩童,从未见过有我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