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创新》成为第一的终极战略28。
自然演化:品类创新的宏观指引。
寻找演化规律。
如何发现品类演化的宏观规律,常规的做法是,对于某一行业和品类的历史进行研究,然后从中总结,发现并验证某些规律。克里斯森曾提出一个观点:寻找那些迭代发展的行业,比如硬盘,阐述不同类型的变化如何导致某些类型的企业走向成功或失败,或在所在研究的行业重复其变化周期时验证那些理论。
这种做法的优点和缺点都显而易见。其中,最大的缺点在于,通过研究某一具体行业或品类某一个阶段的历史,无法得出商业和品类的真正规律。这是因为受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历史的狭窄视角。
为此,我们需要另一种更为大胆的但也完全合理的思路:跳出具体的行业,甚至跳出品类和商业本身,找到一个与商业和品类演化最为相似的领域,比如将自然演化作为参照模型,从更长周期,更大领域的变化来把握那些本质规律。
自然演化:理解商业演化的最佳参照。
自然演化是今天我们所能找到的、理解商业演化的最佳外部参照模型。
首先,跳出商业甚至人类社会,从更广的视角看,我们晚清可以把商业竞争和商业演化当作自然竞争以及自然演化的延续。自然演化有上亿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内外部环境的巨变和无数物种的兴衰,其内在规律远比我们在商业世界的规律可靠。
其次,商业形态与自然生态非常类似,其演化进程是复杂、系统、动态的,与自然演化的特征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商业演化与自然演化有共同的驱动力--竞争。商业物种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持久生存,在相当程度上遵循自然演化的规律。
进化论的观点在互联网领域的盛行并非偶然。当广域互联网将视觉整合为一体的时候,复杂科学理论渐成主流。失控、涌现、随机、幂率、涟漪效应、生态......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呼应了互联网公司真实体验:所有公司都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卷入,这就是演化的力量。
在恐龙没有消失在地球上的时候,谁也无法想象下一个主宰地球时代是什么样的世界,如果以亿年为单位遐想,漫长的岁月谁会知道发生什么呢?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物种的变化在进化、分化、兴替。
以互联网为参照,百年不到的时间,却是压缩的一个千万年的物种自然演化的路径。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由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那么大,这个又大又笨重的机器,成为地球上当时运算速度最快的机器,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
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的超级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中最为精彩、最为辉煌的一段,计算机的品类创新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有大量的梦想等待人类追赶,每隔十年,互联网总会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品类创新在诞生、进化甚至颠覆,“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