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阅读习惯是能够影响人生的重要习惯,重建你的阅读习惯,就是重建你的人生!
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
——笛卡尔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不易回答。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而又充满机遇的社会环境中,一种“读书无用论”悄然浮出,在各色人群中流传。当然,这里的“读书”指的是“在校学习,获得学历”,并不是本书所要讲述的字面意义上的“阅读”。不过,关于阅读本身,类似的论调也不少。有人宁愿反复看一部电视剧,直到已能背诵其中有特色的台词,也不愿捧起一本书来打发闲暇时光;有人抱怨孩子总是抱着手机玩而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却没想过自己也没有安坐读书而成为孩子的榜样;有人工作后一年到头也难得读完一本书,却推说工作太忙,或是读书无趣。
中国古代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以激励士子努力学习、参与科举考试,其中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耳熟能详的句子,意指读书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可以获得豪宅名驹,可以获得如花美眷,可以获得寻常人难以拥有的一切物质享受。这话虽然粗浅且庸俗,却也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们可以通过读书获得赖以谋生的技能。从出生到成年后步入社会,我们拥有的许多技能都是从书本中学到的,再经过实践强化,成为与自身密不可分的部分,以至于渐渐忘记那些技能并不是生下来就会的。因此,读书能获得谋生技能,这一直接目的也被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地遗忘。
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 笛卡尔在其著作《谈谈方法》中写道:“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这句话说明了阅读更深层次的意义: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得前人的思想精粹。书籍是前人加工后的产物,通过书籍获得知识,既是捷径,也能使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宽阔。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则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阅读能塑造人的性格,可形成“隐性资产”,绝对是合算的长效投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这句话则从另一个高度说明了读书的意义:对个人而言,读书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整个社会而言,书籍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眼光和格局决定了发展的前景,而阅读正是保证思想常青、不落后于时代的重要途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什么永不过时,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不落后。
读到这里,你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为了什么目的去阅读的?不论是为了提升职业技能而阅读专业书籍,还是为了增广见闻而博览群书;不论是为了消磨时光而随手翻阅,还是为了学有所得而熟读精思;不论是为了升职加薪,还是为了准备谈资:阅读总有目的。若无目的读书,则不能称之为“阅读”。同时,唯有明确阅读的目的,才有利于更加高效地阅读。
我的读书目地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