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完不久的寒假里我和朋友小聚了一下,一起说说话吃点东西,聊着彼此刚刚进入的大学体验和收获。我有些惭愧,相比较于我单调的大学生活,她显得格外缤纷多彩。因为内向的性格,我不太喜欢社交,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图书馆看书复习,而她不同,她在大学生活里游刃有余,学校学生会、礼仪队、社团干事……她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对了,她还去报了个日语补习班。
“这么多活动,你的学习忙的过来吗?很累吧?”听完她的描述。我既羡慕又佩服。羡慕她精彩的课余生活,佩服她在这些活动中的如鱼得水。
她摇摇头,“忙死了,忙不过来,我上学期高数还挂科了,好几门课都是裸考,卡着及格线过的。”她朝我眨眨眼睛,脸上露出了侥幸的笑容。
我有些吃惊,惊讶于她对成绩的不在乎和对课外活动的热衷。
“学校里的那些课一点也不重要,出了社会谁还会问你学了些什么,招聘官关注的都是你的实践经验,你应该学会自己投资自己,多参加这些课外活动,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要天天就只知道读书。”
我没有说话,只是有些不太赞同。
的确,这个社会是看中面试者的能力,社交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能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叫做态度,叫做负责。
如果身为学生的你连自己的专业都没有办法学号,甚至还会挂科,那能力就算再好也是本末倒置而已。自己的专业才是你在岗位和社会站稳脚跟的本钱。所谓的能力也是建立在你的专业知识之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比如说,你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你的社交能力很好,老板和同事你都相处的其乐融融,但是你不知道如何安排工作,你没有对应的知识和技巧,就算你和老板关系再好,我想老板也不会白养一个米虫吧。
在现在的大学里,这种情况司空见惯,比比皆是。大学生普遍看轻自己的专业,觉得没有用,认为这是纸上谈兵,都是空架子,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是,退一万步来说,每个事物存在即有它的意义。既然你来读了大学,上了这门课,就说明这里有你要学的东西,只是多少而已。我承认,大学里的东西有些是没有那么实用,但是如果你草草了事,敷衍应付,没有基础的专业知识,你的能力又如何体现呢?大学学到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你可以展示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才华,但如果这个媒介不太牢固的话,你的才华和能力也会被埋没其中。
所以啊,我们身为大学生,对待知识和能力不能厚此薄彼,要等同视之,能力很重要,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里提升自己是必须的,因为单单大学里的那些知识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自己去修炼自己,为之后进入社会积累资本,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个个都是“斜杠青年”身兼十八般武艺,能文能武。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你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不可以为了所谓的自我能力就忽视自己的学业,没了轻重缓急。
愿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在大学生活里收获一份令人惊喜的礼物,交给社会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愿每个你都可以有个不后悔的青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