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师道》这本书。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我心中不禁再问:何为教育?从我选择教育专业就读时,我就在想教育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吸收你的见解和理论吗?我带着疑问踏进了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教师。虽然现在的我对教育这两个字还是懵懵懂懂,但我从《师道》这本书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这句话鉴证着老师们的成长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教育热爱与激情。
这本书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白一件事情。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不断爆料老师怎样体罚学生,形式五花八门,别出心裁。这类老师把学生当成他的私有财产,没有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我觉得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师德。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变相体罚学生的地方。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要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未来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地位尊卑,没有老师的权威,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每个孩子都可以畅所欲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的情况却不完全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令人担忧的太多太多了。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作业不写,孩子成绩考差了等等这种事情的发生。“真正地教育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谈永康这么写道“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 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
课堂,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共享学习的过程,学生就能增长知识,开启智慧,你理解了他们,把他们当朋友,他们也就理解老师,把老师当朋友。我认为,和学生做朋友,以心换心,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应。
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是思考角度,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与点化,学生才乐意在课上自主阅读探究,才愿意在英语课堂生活过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例如,一位教师在讲Unit 1 What’s he like时,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王老师和李老师是什么关系?”其中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这两个老师是兄妹关系。”老师听了,改变了原来的答案,亲切地说:“我想,可能是两位老师长得很像,对不对!“这位老师也跟孩子们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爱护着童心。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活泼、欢快、高能量的顽童,或许每天都会惹人烦恼、生气,甚至是愤怒。常常看到他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喜欢做小动作等,也常常听到家长、老师的抱怨和失望的语气。因而,在很多人看来,顽童爱玩、不听话似乎是不务正业,甚至觉得后果堪忧。其实,顽童之与顽童,正像工作之与成人,是一生中必需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玩是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孩子的另一种学习。我们成人要做的,不是漫骂、殴打,而是正确的引导,并给予无私的关爱。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声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凭借这强制和惩罚,或许我们可以造就奴才,但不能成就英才。孩子的调皮是天生的,如何顺其自然,保护他的天性,并把它转化为科学探究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走近学生,触摸到儿童的心灵世界,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走近你、响应你。卢梭在《爱弥儿》书中写到:“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如何才能了解学生,首先要注意观察,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加强沟通,沟通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再次要耐心倾听,倾听是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方法。
为了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我们要善于进行心理移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便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使他们正确理解自己的意图和做法。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学生呢?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才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其次要理解学生的“忘乎所以”。学生因痴迷而“忘乎所以”是童心的一种表现。再次要理解学生的“难言之隐”,体谅学生的“难言之隐”,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另外,还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心灵减负。
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你尊重学生,学生就愿意接纳你。要尊重学生,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自尊与自信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其次要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学生是在错误中接受教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再次,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只有敢于挑战自我,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因此,我们做教育人的人要从平淡无奇的教育做起。要求孩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例如: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扔垃圾,书写要工整...做到了应该表扬,坚持做了要好好夸奖。告诉孩子,坚持做这些小事是很不容易的,能一辈子做到这些小事,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在我们平淡无奇的教育中,是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必须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善待学生,给他们创造的空间,发展他们独特的个性,让社会多一些人才,让他们都像金子一样焕发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需要的教师素质也越来越高,做一名好的教师只钻研好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这样的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修养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才学、有见识、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教师要做一名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长者,引领着学生们去攀登人格和智慧的高峰。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