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
父亲离开我和母亲掐指一算已经有十三载了,母亲一直一人陪伴着我,只是因为我在学生时代一次突发意外留下了终生残疾。
生活的不幸并未击倒坚毅的母亲,母亲这二十多年来的含辛茹苦我是历历在目。这其间母亲所受的各种委屈全被她老人家生生地咽到了肚子里。
首先是儿子大病初愈刚回到家中,我因为久病住院且落下残疾心中无比烦闷、抑郁,想着自己最美的青春将要消失在这被疾病缠绕的岁月,自是内心的痛苦无以言表。平日便对父母双亲大发脾气以发泄心中的怨气,侍父亲仓促离世,母亲便成了我的出气筒子。
其实母亲也并非世间高人,怎能容下天地?平日母亲也会在黄昏时的菜市为了能省下一、两毛钱与卖菜小贩争论,讨价还价;也会宁愿受累做饭、蒸馒头,过着清贫的日子。其实这全是因为父亲过早离开,家中只剩下一个残废、生活无着的儿子。
为了能生活的开心,母亲结识了很多朋友,都是可以交心那种。母亲与人打交道,完全丢掉了平日里与卖菜小贩讨价时的那种斤斤计较,待人甚是热心,母亲常说:“做人啊,要舍得,有舍才能得。”遗传了父亲的小心眼,又许久不曾与人打交道的我自然看不惯母亲的这种侍人热情、凡事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高尚品德”。
而母亲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那些人吃什么,没有?买什么,买不起?他们还不是看着妈人好,实诚吗?他们吃咱们几顿饭能把咱们吃穷?拿你点家乡土特产能富?妈又不傻,能让他们占便宜?”在以后的日子了,我越来越觉得母亲的话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打心底里佩服母亲的智慧。自那以后,无论家中有大事小事,只要母亲一个电话,麻烦的事情居然在那些到我家蹭吃蹭喝的人帮助下很轻松的解决了
。
俗话说“朋友隔三岔五联系联系就行了,没必要走的太近。”母亲便是因为太热情了,与那些朋友太黏糊,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事非、矛盾并因此许久不再联系,而母亲此时总会先打电话过去向对方赔礼道歉,请求对方原谅,接着就合好如初了,就算是朋友做过多么无德的事、说了多么恶毒的话语,母亲都能含笑将那些耻辱压在心底。
人也活得极其轻松,六十多岁的人了居然长得如同四十上下。母亲今快六十三了,可岁月却没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一天犹加年轻人一样骑着显眼的山地车往反于家和打工地之间,在常人看来,这决不是一个花甲老人能干的事。
母亲虽年过六十,却长得很年轻,陌生人见到母亲都说她才四十多。平日里母亲最不愿听别人喊她“老太太”,若是街上小贩喊她 “老太太”她定要与人争论一番。就是左邻右舍一些有小孩的中年人叫她一声“阿姨” ,她都要难受两天。
不仅如此,在家中母亲对我也是百般迁就、包容。母亲虽很早来到城市工作,但农村人的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却始终陪伴左右:在与朋友上街购物时,碰到想买的东西囊中羞涩时,便会用一句“那东西家中一把一把的”打消买不起的尴尬。
平日里,我总会四处收集一些废品卖钱,母亲顾及脸面,总会在人面前说:“这孩子就爱捡这些破烂,只要他高兴,愿意干啥就干啥吧!”为此我没少和母亲发火甚至大放阙词,操着只有母亲能模糊听懂的话语:妈,你咋是个装逼犯呀?咱家穷就穷呗,你在那儿装什么装呀?”自己对母亲的不敬丝豪没有惹怒母亲,母亲依然强装笑颜 ……。
母亲在帮我卖报纸时,总有爱贪图小便宜的人来蹭看报纸,母亲总会对人家笑脸相迎:“没事,没事,看吧,看吧。不买也行”往往那些蹭看之人因为不好意思从兜里掏出了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家的报纸销量远高于其它零售户的原因 。
母亲就这样年轻、开朗、豁达的陪伴在我左右,另我起状的人生得到些许安慰,真希望母亲能一直陪伴在我身旁。永远
、永远……
作者简介:朱效兵,言语残疾人,无业,现于母亲生活在一起。wxid_3gskegmkzvc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