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0
【原文】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大意】颜渊请问治国之道。孔子说:“用夏朝的历法,乘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礼乐就用舜时的《韶》乐,和周之《武》乐。禁绝郑国的音乐,远绝巧言谄媚的小人。郑国的乐曲过于放纵、不节制,巧言谄媚的小人太危险。”
【一点启示】靡靡之音容易让人意志消沉丧志;而巧言令色的小人惑人心志,导人误入歧途。古今中外历史告戒亲贤臣、远小人,音乐、服饰、朋友,日常生活,点滴皆修行,时刻影响着你我的三观。
【浅谈】
1、行夏之时,对历史的继承。夏时,即夏朝创立的历法,二十四节气、闰年、闺月均产生于那时,沿用至今。夏历为阴阳合历,今亦称农历,今天的正月依然是夏时的正月。这也说明我们的科技,尤其天文发展的很早,非常发达了不起。而天文的基础是数学,包括后来的《易经》的数理哲学实在是精深幽远。
2、乘殷之辂,辂,马车,代指出行、交通,遵守殷商的交通规则。时间用夏历,空间用殷商的规则,衣冠服饰沿用周朝,礼乐用虞舜时代的最好,亦可采用周之《武》乐。对靡靡之音更要遏制,对用计谋之人更要远离。
3、从以上又可看出孔子的思想不是墨守成规,不落伍保守,而是合于时代,包罗万象,不只固有一点。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但决不可照搬照抄古人,取其精华,成就大文化中的继承与创新之大成。
4、从孔子这么具体详细的讲解正能看出对颜回的用心,把治国之根本教给他,即各个方面最关键的原则是什么!应该秉承着什么样的文化。认同我们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这正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春秋末期华夏文明核心文化的形成孔子功不可莫。
5、今天倡导四个自信,尤其学习经典,更会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6、在孔子看来,治国首先得知道你的国家秉承的是什么文化。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能够掌握中国的语言,学会一两百个成语,在领悟做人道理的同时参透许多中国文化,这些文化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了民族自信和凝聚力。
7、但文化自信并不是文化自满,真正的自信是“我的文化很好,但我也包容并尊重其它所有的文化”。民族自信就像一个人,一再地强调优越感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让自己变得狭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通过通识教育,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多地激发出来,从而使我们社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