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名:沈致行
年龄:10岁
小组:第6组
#基本情况#
姓名:沈彤熹
年龄:7岁
小组:第6组
#第一阶段30天目标及完成情况#
1、家长目标:断网至少一个小时陪孩子
完成情况:大部分时候能够做到,有时没有设置专门的断网,但可以有意识的尽量不用手机。陪伴的时候还是会以作业和讲故事以及外出游玩为主,形式也许还可以再多样一些,在游戏上还不是很会玩儿。睡前会和孩子们一起发掘闪光点以及做回顾检视,向他们表达爱。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
2、孩子目标:
沈致行:每天一个蕃茄
沈彤熹:头天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
完成情况:
沈致行:我们约定好每天至少高质量的完成一个番茄。除了国庆假期和周日,平时在有作业的情况下都能使用一个蕃茄钟,但蕃茄钟的质量还可以再提高一点,有时会有不专注或是打断的情况。最初偶尔也有不愿意使用蕃茄钟的时候,后来也比较适应。总体来说,作业效率也还是比以前有所提高。
沈彤熹:大部分时候都在晚上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偶尔有忘记的时候,但坦然接受穿过的衣服,没有因为穿衣服的事情耽误过早上的时间。基本形成了习惯。
#30天打卡的情况总结#
#授勋情况总结#
践行之初,看板没有做好,各清单统计不够及时,在满7天的时候延迟了授勋,后来又集中做了统计,给两个孩子举行了正式的授勋仪式,并在之后保持满7次的授勋。
孩子们都很喜欢授勋的一刻,我宣布完勋章获得后,由他们自己亲手贴上去。
新增的软木看板上各类一起制定的清单。
#空间管理情况总结#
在空间管理上我们做的不是太多。关于书包整理孩子所在学校有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文件袋分隔各科书本,之前已经有在做。在书桌环境上,以前存在放置杂物过多的问题,不只是不够整洁,在作业过程中也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但每次整理完毕,保持情况不够理想,下一步需要和孩子一起找寻解决办法。
#其他好习惯#(以上未提及的部分,可在此做补充)
沈致行每个上学日早上起床后的流程都执行得很好,起床后的动作效率很高,经常以可以出门的状态在门口等着妈妈和妹妹。
执行了餐桌清单后,其中一项是开饭后以到达餐桌的先后顺序来认领餐前餐后的三个家务,在试行了一两周的时间后执行的还不错,孩子们能够参与到用餐的家务环节中来,增加了家庭的责任感。沈致行最初只选择餐后收碗和擦桌的活儿,后来也开始尝试洗碗。沈彤熹一开始就总选择三项里相对难的洗碗的工作,且每次都主动而认真。
我们一起讨论通过的电子产品清单,执行的时候也有了明确的依据。
沈彤熹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番茄钟的状态和习惯。每次开始作业时都比较主动,且过程中专注认真。可以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独立很好的执行。
#父母教练总结#
践行之初刚听完课对于我来说是热情满满,也期待孩子可以好好配合一起来执行清单。但孩子却会表现的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和热情,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在提醒多次后会积攒很多情绪。通过反思以及和群里教练的沟通,让我意识到亲子时间管理背后的挑战有时不是时间管理本身,而是亲子关系,里面有情绪管理,精力管理,沟通模式...而新模式和新习惯的建立本来就是突破舒适区,所以这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把每一个问题都当做是进步和学习的机会。
于是配合亲子践行,我又重新找出了《正面管教》和《游戏力》来每天阅读。课上虽然记住了老师说的“只有感觉好,才能做的好”,但刚开始实施却并不容易。每天践行的过程中都会不断有问题出现,有时并不能马上找到好的解决方式,但因为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是在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也就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了。通过每天的检视和反思,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每天进步一点点,后来的几个星期我已经很少向孩子发脾气,而是去一起寻找积极的解决方式。这一点是我践行以来最大的成长和收获。因为也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更乐于去执行清单,最终体会到自觉、自律与努力带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