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很特别的家长和我聊天。一位中心思想是“我被我的孩子给拿捏住了”一位想表达“我的孩子怎么就开始叛逆了?”一位又很惊慌“我的孩子最近表现好不好?为什么数学学不会?”我认真思考并和家长交流过了,有些问题出自孩子、有些出自家长、有些出自我们老师。
先来聊聊“拿捏”吧!这位家长我们时常在沟通联系,其实我更无奈的一点是,我刚定好的规矩,很强硬的走一圈,最后败在了这位母亲身上。总会听到她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去为孩子开脱。虽然她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忍受不了孩子这样给她“磨”,最终都是败给了他的孩子。这位妈妈条理清晰,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很明确自己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每一次都会退让。这样的退让让我心惊胆战。这位同学很有想法,最会在第一时间找出最利于自己的思路,快速找一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借口,并能声情并茂,潸然泪下的诉说着自己有多苦……其实他挺听话的,让干啥就干啥,就是不喜欢学习和写作业,“懒”是他最大的毛病。学习习惯太差。我曾经在想,我要给他找一条什么样的路来指导他会更好?怎么贴合他的路线,慢慢把他引导到“正路”上?我想了想,好想给他的妈妈上上课……
“叛逆”是我们在成长路上最容易遇到的,可以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叛逆期,就看我们怎么去引导、帮助。发现要早。这位叛逆期的小朋友听着他说出来的话,就很幼稚。“谁让他放到我位置旁边的”“凭什么”“我没错,不要你,你走”我很庆幸,我现在面对学生很理智,对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很了解,知道对谁用哪一种方法,没有上来就吵,对学生呵斥,他做错事,他是知道的,为什么那么大的反应,很大程度是他知道自己做错了,自己下不来台,等他冷静过后,他什么道理都明白。这时是不需要给他起冲突的。及时联系家长做背后思想工作,双方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辅导,最终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我想沟通很重要。
学习一直是所有人很头痛的问题。不仅仅要找学生的问题,我也常常反思自己课上的问题。讲完课后总会觉得这里不完美,那里应该这样提问孩子们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我自己的情绪不到位,带动不了整个集体的氛围。讲的过于繁琐,有些学生就听不进去了。我常苦恼的是自己把自己讲感动了,一转身,看到个修钢笔的、扣手指的,那时的心情啊!一言难尽。这位母亲给我说的问题,我不能马上回答,我只能作为班主任,从全面分析和我的课上、作业反馈等给她说一说,最终只能建议具体细节联系本课老师。我还是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分析和揣测孩子。
每天发生的事情有很多,有解决的、有解决不了的,没有觉得烦,都觉得这是我的宝贵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