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会。
江洪的《咏舞女》和何逊的《咏舞妓》从服饰、身段到容貌、眼神、手足动态一一描画:
今日文章有福利,高清大图。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核实后立即删除,因为简书算法改变,每一个喜欢、收藏、转发都很重要,喜欢本文的朋友多多支持、多多分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不要阻挠内心分享的冲动,首次更新在vx舞蹈生图鉴。
腰纤蔑楚媛,体轻非赵姬,映衬阗宝粟,绿肘挂珠丝。发袖已或态,动足复含姿。斜精若不眄,娇转复疑迟。何渐云鹤起,讵减凤莺时?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逐唱回纤手.听曲劝峨眉,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日暮留嘉客,相看看爱此时
楚媛赵姬,是历史上有名的舞者,楚王宫廷中舞音皆“细腰”,“楚腰纤细掌中轻”;汉成帝时赵飞燕,起舞时“休轻似燕’‘。在江洪的眼中,他眼前的舞女更是风华绝代,衣着艳丽,舞姿曼妙,举手投足皆有情有态。
何逊眼中的舞妓则与音乐配合得特别默契,灵性卞足,“凝情”、‘微锑”之眼神是舞者传情之微妙表现,令人“相爱看此时”。
舞女地位卑下,观舞者一般多是是社会上有身份的人,乃至王公贵族,他们对舞女的欣赏,诱发他们对异性的占有欲,但在诗中不便赤裸裸的暴露,写得比较含蓄,且将此种怜爱意识对回舞象化从舞者投射回来,如梁武帝萧衍《白紵辞二首》
朱丝玉柱罗象筵,飞形促节舞少年。
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转私自怜。
纤腰嫋嫋不胜衣,娇态独立特为谁?
赴君曲前未忍归,《上声》急调中心飞。
这是观《白紵舞》而写的两首即兴诗.舞者着白色丝麻长袖巾袍,在柔婉绵软的吴地《白紵舞》起源今江浙一带,音乐中翩翩起舞。第一首表现少年舞女的羞涩之态,从“未肯前”到“含笑一转”以背对观舞者,实为白居易描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长恨歌》之先发。
第二首则见主动挑逗之“娇态”,舞到奏曲伴舞的“君”前留连不去,而“《上声》急调”像在代诉她心中的殷殷情意。岂不是盈盈爱意尽在不言中吗?萧衍比那《诗》中《简兮》的齐国女子与《宛丘》的陈国男子来得巧妙,不直言“云谁之思”、“询有情兮”,虽是诗人主观意愿投射于彼,但的确使眼前舞蹈别添“形”外的情意美。
梁武帝还有一首短诗《咏舞》和另一位诗人汤惠休作的《白狞歌》,更象是舞者与观众中的意中人或一厢情愿或已心曲暗通,以舞姿、眼神作情感交流:
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
可谓写自欢,万与心期共。
少年窈窕舞君前,容华艳艳将欲然。
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
长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
前首描写舞者以柔腕相招,轻身旋转欲去又回,似是与人相约共赴爱河。后首之窈窕少女容光焕发、为她心目中所爱者故显娇态,暗送秋波。汤惠休是个普通的诗人或许他与那位“流目送笑”的舞女已暗暗相恋,但迫于社会的压力难以成全,“心自煎”是从对方“长袖拂面”想象她此刻此情,同时也是自己内心痛苦之情以诗倾诉,“愿君流光及盛年”的祝福或许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全文完~下次推文聊聊唐代“软舞”、“健舞”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