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每日餐桌美食,位居快速消费榜列。买菜做饭显的频繁且重要,而菜场在小区边上变的必不可缺了。
菜场面积不大,但菜的品种却很齐全,蔬菜、家禽,干货、豆制品、水产品一应俱全。前门正对小区大门,后门则是一小商品市场,专卖厨房用品。旁边是一排排新建的居民区。自从入住小区后,买菜做饭成了下班后,一道雷打不动的规定。
我常去的是一个卖菜的摊位。卖菜的是一个女孩,年龄看上去不大,十八九岁。这年纪应当是读书的时候,但却因为生计,出来做生意了。第一次买菜,一下在她那里买了好几样菜,她就多送一些小葱给我,还将我买菜的钱零头去掉,觉得这女孩挺会做生意的。以后只要买菜,我都去她那儿,渐渐的都熟了,她也会多照顾我。上次因为台风的原故,菜场里的“绿叶菜”涨价了,青菜、鸡毛菜都卖到了每斤4元左右。而我偏是食素菜的,再贵也要买。
到她摊位前,给她讲我要1斤青菜,她吃惊的看着我,没反应过来。过了有会儿才说,青菜很贵的,要4.5元1斤。我点点头,表示知道。她又说那你少买些,够一顿吃就可以。未了帮我挑了些新鲜的,有2元左右的,收了我2元钱。我坚持有多少付多少,最后她还是坚持收了2元。我不知道怎么感激她,不容易的女孩子,背井离乡在他乡做生意,不说有多辛苦,就本身卖菜而言,不知鼓了多大的勇气。
因为是北方人,吃馒头多过吃米饭。去菜场边上一家卖馒头的小店,总会买三四个。味道是比不上老家里的,但为了吃的习惯,也就继续买了吃。这是一个夫妻店,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小孩,在店里面跑来跑去,很开心的样子。
还有一家卖椒盐排条的,也是夫妻店。店面有3个平方左右,很窄的过道,两个人都不能同时进出。男的在油锅前煎、炸排条,女的边收钱,边用淀粉加工排条,在电子秤上称份量。人很热情,男的通常在里面喊上一句,要辣椒、蒜吗?很多人喊不要,喊要的就只有我一人。
有一日,去菜场靠里面准备买些水产品,旁边一卖菜阿姨,朝我喊了一句,小阿弟要菜吗?一句话喊的我面红耳赤,心里莫名的激动,看看还有没有要买的菜,一看正好还有芹菜、花菜没买,赶紧在她这儿买些,要不怎对的起她这么热情的话语。
听邻居们讲,这些卖菜的大都是安徽过来的,以前是本地人在卖,后来觉得辛苦,就全租给外地人了。本地人变成赚租金的,而外地人则成了卖菜的,拼命的干,要交租金,还要赚钱贴补家用。遇到好时也能赚些,差时也就只有辛苦的份儿。但他们中也有赚的多的,听人讲,他们一年赚的不比本地白领赚的少,虽然起早贪黑,没有休息,但他们却可以自食其力,在异乡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硕实的果实,成就了自己的理想。
他们是让人感动的,每次去菜场,他们都让我莫名的亲切,莫名的为他们的举动而钦佩。在生活的田地上盛情滋长希望,他们的快乐与充实,依然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