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即,孩子学习特别紧张。对孩子违规的现象,我一直遵循着“大事明白,小事糊涂”,不过度的在孩子的小错误上纠缠。说到点到为止。再者,孩子都能做好,为了尽量不耽误学习,一切为中考让路。
可今天遇到的这一件事不说不行,不通知家长也不行。就是我们班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女生,又是语文课代表,我的得力助手,喜欢上了班里一位非常帅的男生。为了表达爱意,写了无数个小纸条,精心折卷,放在微型塑料管里,看起来像胶囊一样。结果被教导员发现。
当时我心里又气又恼:都什么时候了?还有这心思?我耐心仔细询问,孩子倒实话实说。孩子的家长来了。父亲是个典型的爱女型。整个交谈过程,不急不躁,既有心里的沟通,又有问题的疏导。
的确,青春期的孩子,让我们棘手的,除了叛逆,还有早恋。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家长或老师凭借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堵!
“堵”,说起来这个方法,就是简单粗暴,训斥一顿。处理好了,父母解气了,孩子听话了,效果立竿见影。
如果这时候孩子真听话了,那么我要说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出色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开始萌生出自己的思想,对异性产生的一丝好感,就被大人扼杀了。
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孩子只是表面上的听话,而内心里并没有顺从。这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孩子叛逆,早恋,是他们思想开始独立,情感开始寄托的标志,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心理发展过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必经的一个路程。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是显性的,有的孩子是隐性的。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罢了。
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对于这两个问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一定要做好“疏”的工作,不要强行去“堵”!否则越“堵”越糟糕。就正如洪水泛滥时的情况一样。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中的一个情节,就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既叛逆又早恋,急得孩子的父亲用尽各种方法,结果都适得其反,气的父亲都快崩溃了。孩子的继母对父亲说:“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大禹是怎么治好水的吗?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就应该像大禹治水那样只能只能疏,不能堵。”
“疏”,就是充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耐心,细心,再加上用心,采用适当的交流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但让孩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想这样的方法即使效果不够理想,一定会比强行去“堵”要好得多。
我们这位家长做的特别好,他采用了“疏”的方法,很有见地。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每个孩子都会被青春撞一下腰。作为家长老师,切记:,用“疏”,而不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