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做个总结:这节课介绍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如何通过理想化自己和贬低别人,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陷入痛苦的。跟这样的人相处,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
上节课我们讲了人格障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具体的人格障碍,叫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我们在讲自我演化的时候也提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处于自恋的不同阶段。最原始的阶段就是婴儿,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存在“别人”的概念。对婴儿来说,这种心理状态很正常,但如果成年人也是这种心智,那就太可怕了。所以,我们经常用自恋这个说法,批评一个成年人自私自利。其实,这里的“自恋”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谈谈怎么面对当事人。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首先,怎么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呢?
上节课讲过,人格障碍是因为一个人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图式有问题。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图式,就是典型的“我好—你不好”,也就是看自己是理想的,看别人是贬低的。
你可能听说过,“自恋”这个说法,来自希腊神话当中的那喀索斯,他迷恋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导致溺水而死,变成了水仙花。自恋的人眼中的自己,那是全方位无死角的、优秀、完美的化身。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经常说要培养自信,不就是要培养这种心态吗?
请注意,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自恋”,跟通常说的“自信”是不一样的。自信的人接受自己有缺点,也接受有些事自己没做到,他只是没有太多挫败感,而是很轻松地想:这件事失败了?没关系,继续努力就好了。
自信的人反而没把“自我”看得太重要,他的关注点都在具体的事情上。但是自恋的人心态不一样,他的关注点就在自己身上。不管他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他都认定自己就是比其他人更优秀。你可能遇到过这种人,一开始他会让你觉得光芒四射,无所不能。但是接触得久一点,你会发现他也没有那么牛,只不过是在自我洗脑而已。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让身边的人不舒服,不光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好,也因为他们心里看不上别人。这种看不上,不是认为你不好,而是认为你根本“不重要”。 这种发自内心的“无视”,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中经常会流露出来。
举个例子,我做咨询的时候,一般的来访者走进房间,想打开窗户透气,会问一声:“李老师,介意我开一下窗户吗?”他们能意识到房间里还有另一个人,自己的需求要顾及一下对别人的影响。但我有一个自恋型人格的来访者,他走进房间,会直接走过我身边,一把推开窗户,说:“这屋子太闷了。”
你看,自恋的人不会为你考虑。他对你好,也只是在对你有所求的时候,愿意分享给你一些好处。可是他给你的好处,需要你拿出更多的好处交换。一旦他觉得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会立刻翻脸不认人。自恋者的人际关系,往往就是这种工具化的关系。有趣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这种性格特点有时候是有“好处”的。一个人夸张地表现、抬高自己,反而会给他带来更多的追随者。而他对别人进行工具化利用时,也更容易快速地赚取利益。不过,哪怕这些人混得再风生水起,你心里还是不喜欢他。
自恋的人为什么会痛苦
听完这个描述,你可能会想:虽然别人不喜欢,不过,自恋型的人自己活得还挺爽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定义成一种“病”呢?他们自己是不是并不在乎这种定义?人家就是一时自恋一时爽,一直自恋一直爽?
我想告诉你,自恋型人格障碍确实是一种病,因为自恋也会让他们自己痛苦。痛苦来自哪里呢?就是因为他们不招人喜欢,很难跟重要他人保持长期关系。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岗位和角色都需要与人深度合作,这就是自恋者的“死穴”。如果你跟这样的人合作过,你可能有这种体验,一开始你被他的表象吸引,心甘情愿地追随他。可是,随着关系深入,你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为什么我要忍受他那么多有意无意的贬损呢?为什么我只付出没回报,越来越痛苦呢?最终,你会下定决心离开这个人。
也就是说,自恋的人很难维持一段长期的信任关系,他只能不断地换老板,换下属,换合伙人,换伴侣。无论他内心怎么防御,这些关系上的频繁变动还是会带来打击。
在一些心理学书籍里,会把自恋的人分成高功能自恋和低功能自恋。高功能自恋就是前面讲过的,在自己的领域“混得好”的那些佼佼者。但即使混得风生水起,他们也未必快乐。他们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但那都是远距离的认可和崇拜。他们跟身边的人关系并不亲近,经常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高功能的尚且如此,那些低功能自恋的人,就更不快乐了。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另一方面,又会频繁地被现实打脸。他们既没有能力做出自己满意的成就,又得不到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认可,这种落差有时会让他们陷入暴怒,这不是普通的生气,而是情绪崩溃,把怒火倾洒在周围的人身上,结果就是众叛亲离。也有一些人会长期处在落落寡欢的情绪中,陷入抑郁。
你可能会想,既然活得不快乐,为什么不求助呢?事实上,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很少主动求助,他们甚至不会承认自己“病了”。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的痛苦都是别人的问题造成的。他会想:我能有什么错呢?有错的是这个世界,我只不过是怀才不遇。严重自恋的人,甚至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自恋”,因为没用的人说自己了不起,那才是自恋;而我说自己了不起,这叫尊重客观现实。
哪怕有一些自恋者,因为现实的痛苦而求助心理咨询,也是从头到尾在抱怨,他的痛苦都是无能的领导、同事,以及团队拖累了他,不是他的问题,他不需要改变。
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
听我这么一说,你可能会觉得他们有点可恨,又有点可怜。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帮助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摆脱这种孤独又无力的处境呢?
我要给一个有点反转的建议,那就是:先不要太想着如何帮助他们。事实上,要跟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首要的原则是先要照顾好自己。
你要学会不被对方影响,更明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前面讲到的来访者,他觉得房间空气不流通,就会越过我,直接推开窗户。这时候我会提醒他:“你有没有想过,开窗会让我不舒服?”他一开始完全无法理解,说:“你不觉得屋里闷吗?”我说:“你觉得屋里闷,我的感受有可能不一样。”他才不情不愿地说:“好吧,你想怎么样?”我故意等上几秒钟,才说:“我同意开窗。”我既然同意,为什么还要故意阻拦一下,是多此一举吗?不是。我要让他看到,这件事情中不是用他一个人的诉求,就能代表所有人的需要。
这既是在保护我的利益,对他也是一种干预。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在行动之前,要先确认别人感受的习惯。
那么跟自恋型的患者相处,困难在哪呢?在于我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是如此理所当然,压根没有为你的感受留出空间,这时候你也很容易忽略自己的一些不舒适。你会想:反正不是什么大事,我退让一步也没什么。但就在一步一步的退让中,我们交出了自己的授权。
所以我才要提醒,在事关自己利益的时候,不要把权力交给一个自恋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关注你的需求。他未必是抱着残忍的目的,有意识地想要剥削你,但客观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跟自恋型人格的人走得太近之后,一个人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因为他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只是一再被要求让渡自己的边界。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要学会在情况进一步恶化之前叫停,说出你的需要。否则,你会持续在这段关系中处于“失血”状态。
有时候,自恋的人会用他强大的说服力,让你觉得自己的需求没道理,你是在给他添麻烦;有时他会用暴怒让你噤若寒蝉;有时还会用上情绪操控的手段,让你反思也许是自己太过分了。有人把自恋的人说成“PUA”高手,因为他们总能让别人自我怀疑。这时候,要一遍一遍提醒自己:我感受到的是真实的,这不是我的错!
所以,有人说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尽量远离这种人,有多远走多远。拉开距离之后,我们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你不能强行切断这个关系,你就需要学会顶着压力,不断向对方表达你的需求是什么。对方的要求你做不到,就要坚定地拒绝。你做这些事,不是在给对方找麻烦,恰恰是为了让你们的关系可以长期稳定地维持。这也是自恋者需要学习的:如何跟别人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
当然了,维持关系本身不是目的,你最重要的任务是照顾自己。你随时感觉到不舒服,随时提醒自己:我有权利离开这个人。我不需要有任何抱歉。有时候,一段重要关系的终结,反而有助于打破一个人的自恋。
最后做个总结:这节课介绍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如何通过理想化自己和贬低别人,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陷入痛苦的。跟这样的人相处,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自恋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也可以把这一讲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下节课,我再向你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