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是一门庞大而深广的学问,但在求学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从未真正修习过这门学科。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成了父母,开启了影响孩子一生的养育过程。我们借着父母的经验、儿时的感受、家庭教育书籍、育儿专家的课堂……把孩子一天天培养长大。
很多人担心自己学不会,理由是自己上学时成绩不好、学历低、记性差……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都不是父母的个人劣势,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套讲起来人人都听得懂、实践起来人人都能用得上、手把手教你如何思考如何说如何做的课程系统。
每个人拥有的智慧本自具足,学习或职场上的成功或失败经历,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都是财富。每个人修行的目标都是到达“中道”,即在二元对立之上,看到更多维度。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讨论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其实,这些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维度。电影《唐探3》在影片结尾说到:“其实,善与恶并非两极对立,而是彼此纠缠,善中有恶,恶中有善。”说不清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清官难断家务事,亲子关系讲究的是爱而不是道理。
每个学员要修行的课题,不尽相同,如果某人曾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就会强化关于好的执念,比如,“坚毅的品质是我事业成功的法宝,一定要让孩子拥有坚毅的品质,不能怕东怕西、畏畏缩缩、轻言放弃,不能让我的孩子长成这种类型。”这便是对于“坚毅”的执念,会给亲子关系带来很多麻烦。
孩子在探索中成长,势必会遇到沮丧、失落、不喜欢、畏难等情绪,家长不接受孩子的这种情绪,就容易产生偏执的念头、行为或情绪,恶化亲子关系,比如,“有什么好怕的?”“我最讨厌你动不动就说放弃的话了。”“继续练习,哭也要接着练。”“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将来想上大街要饭吗?”一旦用这些话挫伤孩子的心灵,也就关闭了亲子之间联通的心门。
此外,曾经在某些方面感觉很糟的经历,也会强化一个人关于不好的执念,比如,“小时候妈妈被骗过,你一定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对任何人都保有一份警惕,虽然可以让孩子远离危险,但也容易活成孤岛。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家庭教育的修行路上,众人平等,不存在过往的差异,都需要从零开始。我相信,只要开启家庭教育的学习,也就踏上了从0-1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