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今年的生日是美国研究生开学的第一天,我对她说这刚好是个很棒的开始。作为一个矫情的姐姐,甚至把妹妹当成自己小孩的姐姐,我们总是一路相伴,是最亲的姐妹,最好的知心朋友。我很为她骄傲,她活出了我没有活出自己的样子。看着她一步步地走到我曾经想走的路上, 我非常欣喜,最重要的事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且全力以赴,不患得患失。
从妹妹上高中重点班开始,那就是成绩和情绪如坐过山车的两年。在临近高考的半年,经常是姑姑给我打电话,说妹妹怎么了,让我当心理导师(引导者),或是我在接到妹妹电话哭诉后,给姑姑打电话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或是最近要注意妹妹的哪些情况,他们作为家长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多次模拟考都是高分低分交替,但是最后妹妹在高考,考出了最好成绩。
妹妹高三那年,我刚去北京。在游览了几所知名高校和那段时间的听的讲座和见闻,我非常认真地和妹妹说 一定要来北京读大学。你所能接触到的人和事儿都是不一样的,哪怕不是清华北大,你所能收获的会很多,见识一定是不一样。 妹妹考了近600分,如果我不强调北京, 之前她的想法仅是厦大,离我们家最近、最好、最美的大学,逢年过节,甚至周末都能回家的距离。 我看到了北京的文化艺术交流、能人异士、自由、包容、多元化,我想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塑造自己世界观和认知的环境,所以各种“哄骗”说一定要来北京。当时的想法是我不能再过一次大学,但是我希望妹妹过上最好的大学时光。
妹妹坚持自己选择的设计类专业(之前完全没学过美术),最后被调剂到另一不热门的专业,以年级第一的成绩入取。 而这报专业的过程,父母只有建议,没有干预,她完全是觉得自己可以喜欢什么,然后就选择了什么。 说起来奇怪,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从来对经济类,能赚大钱的专业没兴趣,但是我们都不是富裕家庭,都知道钱的重要性,还爱花钱。 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妹妹的性格和所做的选择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也羡慕这样的做自己,有主见,不为大人们的想法改变自己。
大学期间她认识了各种优秀的人, 特别是祖籍是我们老家的优秀的孩子,这些人给她的刺激都不小。 她会觉得大家都是老乡,她们都这么优秀,自己为什么不能? 因为想出国念书准备GAT、托福考试。但是在就在 大一她属于疯玩的状态,认识了一批批的新朋友,虽然吃吃喝喝,但是通过和不同的人聊天,她知道了很多人优秀的过往,甚至知道了自己会被哪一类型的人吸引,对哪一种“看起来很酷”的 事情感兴趣。 我觉得这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了解世界、了解同龄人、了解自己。 学习上, 期末考就知道我还是不能落下,乖乖备考,所以四年的GPA都比较高。因为要去美国实习,大三就开始参与大四学姐的研究性实验,这些对后来申请美国学校有很大的作用。实验也为后面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
从上大学起,第一次带着爷爷奶奶独自飞到北京。 到了大四美国实习,单独被安排到一个实验室, 独自飞到美国,办手续,找房子、车子。 自立、勇敢,在外从来不怕被欺负,面对不公正敢于直言, 但对女性朋友的小性子是一点儿也没有办法,也曾为同学间的相处之道哭哭啼啼。 我们教会了她或是她骨子里就有的自立坚强的特质,但是没教会她如何以柔克刚,迂回前进(因为我们在家好像都不会啊~~)。到今年自己申请学校,跑签证,被美国大学录取,自己联络了各地被录取的同学,在开学前就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而后自己找了房子。
我曾说过,我想当个勇敢的姐姐,给他们树立榜样,而近年来,很明显我停止了成长,而妹妹却很多时候像个姐姐一样告诉我要勇敢、要果断,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妹妹正在经历着我所没有经历过的一切, 我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经验值可以分享给她了,我只能当一个聆听者。 但是看着她越来越好,享受着自己努力得到的新生活,非常欣慰。我仍给有时候 忽视乱想的她鼓励,告诉她,什么是重要的,应该专注的点。 而对于我的决策的“优柔寡断,不忍心”,她却是经常一副“恨铁不成钢” 的态度,她比我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更好,相信我的潜能,还好今年我走出了困住我的舒适区,她电话我时说“姐姐,我明显感觉你开心了很多”。
我想这辈子我可能都不会超过妹妹,成为她的引路人,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伙伴,在成长的路上相互鼓励和分享。 而作为一个姐姐的自尊,我想让妹妹也以我为傲,在我的世界里,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