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方有了回音: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温暖与思考

最近,随着Tik Tok涌入小红书,给小红书带来一种不一样的生态环境,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大概这三四天吧,第一天刷到许多美国人新注册的账号发布的自我介绍视频,他们会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会询问他们这样做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困扰。我只是怀着好奇心和新奇的感觉刷了许多外国人的自我介绍视频,但我感觉这并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许改变。我们只不过会刷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罢了,而且社交媒体平台么,无非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各种广告赞助千篇一律的视频、一些无法确认真假的测评避雷等等。别人爱玩就让他去玩呗。抖音上也是无聊透顶,一些无限循环的音乐、无病呻吟的文案、无脑搞笑的抒发,还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擦边。更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广告。那Tik Tok应该也差不多吧?

不过第一天晚上的时候,我发现我刷到一些带着BookTok标签的博主,然后意外且惊喜地发现:好多美国人他们有自己的书架自己的书房,会分享好多自己读过的书籍啊!我还刷到了一些同样喜欢Kindle并乐于装饰得美美的女孩(确实还没刷到过男的)。这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我又发现,来的“难民们”有的是还带着baby的妈妈,有的是动物学家,有的是音乐家,有的是绘画艺术家,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在修博士的学生,有的是普通的修理工,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在阿拉斯加种植某种类似海带的植物的海上作业者......他们的各种各样的身份让我更加好奇,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实的。这是他们每个人的个人生活,他们拍视频跟我们面对面的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生活,问我们问题。当我们入睡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工作,当他们入睡时,我们是白天。13小时的时差是一种很神奇的状态。当你醒来,可以看到大洋彼岸的友人发的消息,而当你入睡后,他们开始活跃起来。当你想要得到对方快速直接的回复时,那你就需要熬夜!

接着大概第二天第三天开始,我开始刷到更多外国人的笔记和视频。我感觉真是太有意思了!不是渣男出轨、婆媳矛盾、壁垒种草,而是音乐、绘画这些让人快乐的东西,是另一个国家的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工作、生活习惯等等。而且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视频的质量比我平常在小红书、抖音看到的视频质量高多了。紧随之,小红书开始推送许多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多民族国家特点等展示大国风范的视频。我看到展示中国传统美学的摄影作品,看见穿着汉服、仪容端庄的男孩女孩,看到资深舞蹈家的展现敦煌文化的舞蹈,看到或骁勇或朴实或热情的少数民族,看到在草原、沙漠生活的不同风俗习惯的其他地区的中国人。这简直是文化盛宴!我根本刷得停不下来。似乎我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地去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差异。

我们都像好奇的孩子一样互相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去和对方核实一些事实与自己的印象是否有出入,互相解答对方出于好奇提出的疑问,也为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到如今答案已经不置可否。我们打破了信息差,打破了对彼此的刻板印象,而对对方重新建立起新的形象。我们发现我们是如此的相像,发现我们都只是普通的人,我们都在努力地生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不是敌对,而是爱与和平。我们感受到友好交流带来的幸福。

大概到第四天第五天,以“李华”的身份给外国友人写信这个事情开始在网络上有了热度。有人提到我们中国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初中高中生涯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李华”的身份给外国友人写了成千上百封信,而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地与大洋彼岸的外国友人真正地有了面对面地交流。而逐渐地,一个又一个的外国友人写下了给“李华”的回信。雪花一般的信件终于得到了回复。

要说我的心理没有感触是假的。我从未想到过会有人回信,在写下那些英语邮件的时候,我从未想过我的信真的要寄给一个大洋彼岸的人。可在看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人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热情地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在读到那些认真着笔的回信时,我感到我笔下的收件人得到了具象化。他们是真实的,他们原来真的存在,我们的学习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我们真的可以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文化的人有交流。

你懂吗?那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的心情,那种从远方收到了回音的触动。远方,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期待着远方。也许是当下的生活并没有让自己满意,也许是深受某些困难的折磨,人们期待着远方有一个更美好的结局,期待着远方有着美好的朋友。远方也许达不到,可此时此刻,你发现远方有人在回应你,远方的人向你喊话,它说:嘿!我没有吓到你吧?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他们说,美国人在小的时候会在后院、沙滩边,或者任何一个你可能想到的地方挖洞,以为挖洞就能到达中国。其实大家都没有想过收到信或者挖洞挖到底以后,到底真的会发生什么吧?大家也没有想到,当你在向对面发出信号的时候,对方也在朝着你的方向眺望探寻。

可我看见,远方的老爷爷温柔地坐在椅子里读诗;我看见,远方的大草地里一个女孩在弹着吉他唱着歌;我看见,远方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在活泼地跳舞;我看见,远方的人实现了我小时候的图书管理员的梦想的生活;我看见,远方的人拍摄着我心目中的闪耀的宇宙。当我再次听见手机音乐里的英文歌,我听到的不再只是一些旋律,我听到了唱歌的人那一刻真实的情绪。

世界大同也不过如此吧?或者说,总是有可能的。总是还有希望在的。我想到前不久读的一本书《蚁群》里最后提到的一个概念:脑联网。“那是人类互相理解以后......"当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了解彼此,都理解彼此,会发生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