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奉行“拙诚”二字而著称于近代。
我们试想:倘若曾氏一辈子不离开翰林院,或者一辈子只做词臣、学政一类的官,他自谓“拙诚”,世人都可以相信。因为虽也是官,但与之打交道的是文章、学问,“拙诚”可以对付,而且似乎也要“拙”要“诚”才可以取得大成就。但他后半生专与人打交道,绝大部分时间又用在带兵打仗上,岂能“拙诚”?兵者,阴事也,用阴谋诡计,才能克敌制胜,一切都诚实坦白,还不被敌人所打败?一个从政从军的人,能有诚实可言吗?
但曾国藩早年在京师做翰林时便服膺“不诚无物”的理学古训,中年后办湘军,与敌人周旋,仍念念不忘一个“诚”字,不仅自己坚持,还要求兄弟部属都要做到,在许多人看来真的是一肚子书生气!当然,曾氏不至于迂腐到对敌方也诚这个地步,他的“诚实”是用在自己营垒中间的。在他看来,诚是处世立身之本,在朝廷做官应诚,在外带兵也应诚,做的事情有不同,但做人的这个根本不应变。
曾国藩关于安营扎营的做法也让我们感受到“拙诚”是他的行事风格。曾氏对安营下寨之事十分重视。湘军在遭到几次敌方的偷营袭寨之后,更是小心在意。湘军的营寨不仅围墙又高又厚,且壕沟又宽又深。壕沟多至三道四道,沟里插满了竹签:人掉进去,被竹签刺死刺伤;马陷进去,亦不能再跳出来。曾氏将湘军的这种打仗方式用六个字归纳,叫做“扎硬塞打死仗”。这种方式虽讥为“迂拙”,但它确实很起作用,湘军的最后成功与这种“死硬”的蛮倔作风很有关系。
古往今来,带兵的将帅大谈拙诚笃实的极少极少,而曾氏却以此训诫部属,并且居然因此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奇迹。尚笃实,去机巧,人以伪来,我以诚往。正因为此,过去不少人把曾国藩视为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