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正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腊八歌》,喝着腊八粥,腊八节就这么来到了。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普遍改善,不仅仅是腊八才能喝上腊八粥,就是平时也能喝上。所谓腊八粥即八宝粥,即将各种谷类、豆类和坚果类混合在一起熬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配方,这些配方不仅可以自主配比超市里也有卖现成的,且物美价廉,所以腊八粥对于现在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奢侈。但在二三十多年前如果能喝上一碗腊八粥那可是十分的不易。
首先就是当时的物质条件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人,当时只觉得腊八粥是很奢侈的存在,当时也并没有卖现成的配方,即使有价格也很高昂,所以腊八粥也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过,当时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根本没机会喝腊八粥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二十四扫房子,因为其他几项都需要有物质做基础,但扫房子却什么都不需要。每到二十四这天都会全家齐出动,将家里的卫生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至于冻豆腐和去买肉这些,因为都是大人干的,所以印象并不深刻。
印象中很深刻的是赶年集,那个时候的农村人办年货全靠赶大集,为了买齐年货通常需要赶好几次大集。那个时候作业也少,大人总会带上孩子一起赶大集,买了东西孩子提着,看着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美食,小孩子总是馋的流口水,但介于那个年代物质条件有限,哪怕再怎么嘴馋也只能忍着。买点糖和瓜子也只能藏起来留着过年吃。
最好吃的零食莫过于爆米花了,背上半袋子玉米粒到爆米花摊前排队,那个时候还是那种土方法崩出来的爆米花,只见崩爆米花的师傅将玉米粒和白糖往炉子里一放,下面烧上火,大概一二十分钟后时间一到随着“咚”的一声巨响一大炉子白花花的爆米花便新鲜出炉了。
那个时候每天崩爆米花的人都络绎不绝,一天到晚都有人排队,因为那个年代实在没有什么零食吃,更没有零花钱,爆米花就是最好的零食。
到了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大人们就会开始集中炸油条、果子等,还会将家里吃剩的馍馍也炸一炸。那个时候因为平时吃的不好,肚子里没什么油水,所以哪怕是一天三顿吃油炸食物也不会觉得腻,反而觉得很幸福。
再接下来就是杀鸡,发面蒸馒头,蒸包子。小时候条件差,一面倒扣也吃不上几次肉,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包子,所以每次做好都能一下子吃上好几个。那个时候的冬天也比现在寒冷,不需要冰箱,但却能保存很久,根本不用担心会放坏。
到了二十九或者三十就能吃上肉饺子了,平时是很少能吃上肉饺子的,每次做好都能吃上两大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吃不了两碗饺子了。过年也再不需要买那么多的年货了,因为超市里随时都能买的到。吃的穿的都比过去好太多,但年味却没有小时候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