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学习,这次是关于seeing me, 空和修行:
1)通过觉知看见“我”
“我是谁?“ 外求找不到,向内看。在向内看的过程中与”我“的感受同在,答案慢慢浮现。
在体验关于”我是谁“的冥想时,什么也没感觉到。心中正在尴尬时,获得仁波切点拨,原来我在那个没有概念的空隙里,体验了几秒钟的横向解脱,也是一种智慧呀。
在听伙伴分享他们的体验时,”我“是感觉,”我“是名字,”我“是头衔,”我“是朋友眼中那样的... ”我“一直在变化,看到不同部分的“我”。又得到仁波切的祝贺,那是一种纵向解脱的智慧。
通过觉知看见“我”,无边的觉知远远大于“我”。你有几次在无边的觉知中看见“我”?犹如天空照见漂浮的云朵。因为看到,就没有迷失在“我”里,从而获得更大空间和自由。
“我”执念自己是单一,恒常,主宰,独立的存在 -我执
”我“总在变化,有很多不同的面组成 - 无常
”我“me beyond me,超越我的我 -无我
时时观察,”我“在哪儿?
2)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仁波切把头埋在道袍里,只露出一个手掌,问:“你们看见我了吗?” 一半人说看见,一半人说没看见。“手是我吗?手上的皮肤和指甲是我吗?” “用现代科学仪器一直观察到原子,质子,还有什么呢?” 色即是空了。
因为是空性的,所以一切就能发生。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有空。你在梦里中彩票了,后来被人偷了,于是你有了欢喜和悲伤的体验。空即是色了。
3)修行
修行好像是佛教用语,但好像也常在生活中被提到。佛教的修持在五蕴中的受,想,行三方面来转化。
想:先学习见地,懂道理。
受:禅修,体验内在感受
行:在实践中去练习和锻炼自己。
看看上面这三种形式,想到在助人助己成长时,哪些薄了,哪些厚了。整合得怎样?
退到天空这个大背景里,我看见一颗想表达和分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