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莫过养心•养心莫若读书

很多时候,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就是因为心态不好,精神世界匮乏,容易囿于自己小世界的鸡毛蒜皮,给身体徒增负累。

最好的养生,其实就是养心。而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让灵魂更加丰盈,心胸更加豁达。

就像这样的一句话:“人一定要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

养生莫过养心•养心莫若读书

一书一世界,一页一乾坤。

书看得多了,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改变了,就不会轻易困于人生的低谷。

梁实秋的观点,朴素且真诚: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的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读书悦心,它是生活的解药,也是精神层面的养生。

还记得《朗读者》的节目中,90多岁的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虽然满头白发,却气质优雅,时间虽然催生了脸上的皱纹,书籍却让她的内心愈发丰盈。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过生死离别与婚姻不幸,脸上却始终是云淡风轻的模样。

这份淡泊与宁静,与叶嘉莹小时候饱读诗书有很大的关系。

她出生在书香世家,书中的智慧已经沉淀为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力量,帮助她自信地面对生活的纷扰。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通过诗词,转化为前进的力量。

那些看似纤弱的诗词,就如同铠甲一般帮她承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养生莫过养心•养心莫若读书

人这一生难免会出现各种烦恼,读书能够缓解大部分的焦虑和内耗。

书籍,如同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它可以帮助我们缓冲很多情绪,事过心宁,自然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

作家余秋雨曾在某段特殊时期变得很消沉,那段时间他不愿见人,状态很是不好。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选择去一座有丰富藏书的旧图书馆静养。

那段时光里,余秋雨有了书籍的陪伴,心境转变了很多,人也重新振作了起来。

读书是最好的心理按摩,它能滋养人心,让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保养。

养生莫过养心•养心莫若读书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看过的书籍成了过眼云烟,其实它们藏在气质里、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里。

《读书与美丽》中这样说:

“真正的美是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阅读是其中最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需要求助他人的捷径。”

读书就是兼养身心的最好方式,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纷繁浮华的世界。

如此,才能保持内心淡然,不滞于物,不困于心,把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养生莫过养心•养心莫若读书

很喜欢一句话:“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生活本应欢喜自在,每个人都有选择笑看岁月静好的权利。

从现在开始,尤其在疫情条件下,没事早点睡,有空多运动,坚持读好书。

再小的改变,经过岁月的日积月累,都能沉淀为属于自己的实力与资本。

坚持下去,你的人生,终将会不一样。

愿你历经岁月,脸上不见风霜,身体依然健康,手中有书,眼角有笑,心中安宁。

随笔/恒之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有谁的生活不烦恼,当烦恼来临的时候,明智的做法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找到对治的解药。 世间万物一切皆可成为解药,关键...
    莫向身外求阅读 2,790评论 0 11
  • 不知从哪里看到帅小冰的读书训练营,就报名参加了。这不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类似这样的训练营,却是我第一个每天都有完成作业...
    石玉子阅读 3,379评论 0 0
  •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
    李键成阅读 4,791评论 0 0
  • 环顾陋室,拥书满架。“一卷在手,字里徘徊,悠忽间一个回眸的欣喜,一次促膝的交会,都是佳趣。” 读书,滋养一个人的风...
    DU杜默阅读 1,852评论 0 0
  • 曾有人问董卿,如果只能带三件东西去荒岛上生存,你会带什么? 董卿的答案是:“第一,书。第二,种子。第三,恋人。” ...
    谭伯温阅读 1,8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