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成了365天挑战日更。里程碑的一天,必须记录。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简书。
2016年底加入为期一个月每日千字的打卡小组,从那时至今,简书是我用了最长时间的码字平台。
在这近5年,我从一开始写作小白到后来的日更挑战,期间经历过两次断更,第一次50多天断更,第二次156天断更,到今天365天日更(用了两次复活卡机会)。
阶段性总结我的写文经历:
1.码字初期似便秘
记得刚开始“每日千字”时,我觉得自己写文章就像便秘一般,长时间坐在马桶上死用力后,才摒出一两颗。
终于熬过最艰难的第一个阶段,开始稳定输出文章,因为参与了同一位发起人的周打卡计划。
从知道到做到,通常第一步是最难的,这个时候需要团队的力量加持,起到监督和赋能的作用。
我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强烈的变好,变优秀的渴望,但是通常很难起步,或者3分钟热度。
这个时候,你所跟随的优秀领头者的榜样力量非常重要,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召唤你。
请选择并紧跟优秀的榜样!
2.稳定输出,渴求关注
2017年参与写作周打卡计划后,每周持续输出,这个阶段非常热衷于投稿。
每每看到被投稿栏选中后,内心雀跃万分,特别关注阅读量和点赞数。
那个时候的心态,是极度渴望得到外界的欣赏。
被鼓励、被认可是前进的一大动力。
3.量变到质变
2018年,开始专注在公众号上写文,简书平台更多的是我网文形成的根据地。
自己的文章有了明确的定位,基本都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那个阶段有非常多的输入,看书特别多,文章有了更多的深度和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网文对更多人有帮助。
渴望自我价值,进入精进阶段。
4.参加日更,回归初心
当时写公众号进入一个瓶进阶段,若需要阅读和转发量,需要热点和标题党,似乎写文章是跟着市场导向在走,越发违背自己码字的初衷。
参加日更的目的,就是回到写文章的初心。
这个阶段,写文章完全是自由的,不再拘泥于投稿是否选,、阅读量和点赞数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他人路过偶尔和你打个招呼而已。
书籍,诗词,纪录片,包括日常生活点滴都是我的文字素材来源。
如果说以前会去看一些功利性很强的书籍,现在更多地毯式阅读。
各种杂文,艺术类历史类书籍全都进入我的视线。
螺旋形的上升,写文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探索,自我成就。
5.挑战日更,改变习惯
两次日更挑战失败,都是被自己拖延症所害,总是喜欢把日更放在晚上完成。
总有一两次会忘,或有什么额外的事情被耽搁了。
如今,要事为先,我把重要的事情都放在清晨做,我的拖延症大大改善。
写作素材除了来自书籍等,更多是来自内心,我愈发和自己内心对话,用键盘来梳理自己的思绪。
尤其是波澜起伏时,键盘的敲敲打打是通向我内心密道的脚步声,找到那些深深呼唤的需要,去自我关爱和自我和解。
直觉的理解和意识,比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更为重要。
写作会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它是最好的自我修行。
一旦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自己聆听到更加微妙的东西--直觉开始发展,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
一旦平静下来,视界也会极大地延伸。
直觉和经验就是智慧的力量。
恰恰是这一条路,我用文字走了5年。
6.成为孩子的爱豆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家长自己就率先做出行动。
儿子虽然在海外大学,但还是有着大部分人拥有的惰性,更何况疫情期间家中上网课,毫无学习氛围,惰性会更甚。
我和他讨论自己学习心得和日更挑战失败的懊恼,若有什么好消息也是第一时间和他分享。
这次一年日更挑战完成,他非常惊讶说:没想到时间过得那么快,居然你失败后还是完成了一年的挑战;妈妈,你是个很了不起的母上大人。我要向你学习!
用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展示给孩子看,在终身学习的课堂中,我和他都是一起成长的同伴同学。
写完阶段性的总结,未来是否要参加前日挑战,我现在不清楚。
至少我不会为日更而写,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写。
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螺旋性上升,有一个更高的高度,自勉!
(为自己的一年日更做一个阶段性总结,未来我将去哪里,是否参加千日挑战,我不知,看看习惯和修行会引我走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