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关于恋人是与自己相似更好、还是和自己互补更好的话题,从未停止过争论。在没有遇到我的 Mr. Right 之前,我也曾琢磨过这个有点遥远的问题:和我完全一样的话,就意味着像我一样容易着急,两个人一定很难说清楚话;若是与我截然相反,那样的人好像也太乏善可陈了,完全不会有发展的可能性。遇到宝宝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显而易见——我们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而且,我们的共性和个性都是那么刚刚好,简直是古人说的“若合一契”。这总让我不得不感叹缘分的奇妙。(有时候也会想:难道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能感应到彼此的磁场吗?不然又怎么能越了解对方,越发现我们的合拍之处呢。)
这个话题似乎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那Luna尽量言简意赅。对相似之处的发掘,可能正是两个人建立起联结的滥觞。尽管Luna是个不折不扣的伪球迷,但决不能因此否认宝宝介绍自己喜欢足球时,对Luna的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在我们保持谨慎距离感的1.0时期,我们能发现的仅有的共同点或许还是对羊肉泡馍的喜爱,以及加入字幕组的心愿(Luna的将来时,以及Pedro的完成时)。2.0时期,除了一起学习西班牙语外,还知道了月饼宝宝小名的来历,“月”字也很难不引起Luna对自己名字的联想;自从知道宝宝小名后,每次看到中秋节售卖月饼的广告时,心里都会先浮现出Pedro的形象。至于我们对彼此共同点真正深入的了解,恐怕还得追溯到上学期开学后的“三部曲”:我们发现了和对方相似的味蕾、相似的审美、相似的品味,甚至都喜爱恐龙(这个Luna从小到大都没有遇到同好的爱好)。而只有我们在一起后,才能探索出更多相似点——我至今还记得发现宝宝也看R9扭三视频时,我们溢于言表的激动之情;以及当我们偶尔讨论一些社会话题时,所流露出心照不宣的默契;更不必说我们越来越趋同的轮廓和神态。回顾这桩桩件件的“巧合”,在惊讶欣喜之余,我也总觉得自己是如此幸运,能够邂逅世界上另一个和我无比相似的灵魂。
当然,我们也有着不太一样的地方。只是这些不同并不会让长月烬明产生疑虑不解,反而让我们的生活都更加丰盈有趣。先从最具体的说起:Luna喜欢逛超市,Pedro喜欢推车车,我们总能在一次次的市场调查活动中讨论产品策略,侦察品牌最新动向;虽然我们都喜欢吃烤鸭,但Luna喜欢鸭肉,Pedro喜欢鸭皮,在总布胡同,我们把可怜的烤鸭“瓜分”得明明白白;Luna喜欢看不用动脑子的商业片,Pedro还喜欢看文艺片,因此我既能和宝宝一起在万达影院享受爆米花电影带来的爽感,又能听宝宝讲解法国文艺片的种种抽象剧情,然后一起吐槽。再是抽象一点的层面:有时候Luna喜欢把事情往坏处想,Pedro则更积极一些,我们共同思考事情时,也能有集思广益的效果。不过,今天我最想记录的不同处是:Luna的时间观念相当淡薄,Pedro却是不喜欢让别人等待的乖宝宝,不难想象之前小泰迪在31楼下等待姗姗来迟的笨蛋小金毛时有多郁闷。好消息是,贵州行回来后,Luna的时间观念似乎有了些许进步(到底有没有,还得交由Pedro评判)。
这些自然不能完整地刻画出长月烬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全景(原谅我使用如此官方的形容词,但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但也足以折射出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窥见那些独属于彼此的完美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