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菓子(即日式茶点)以精致的外形和纯粹的味道,博得各国食客的喜爱。其中的一类,上生菓子,问鼎和菓子的艺术境界。文佳特意前往和菓子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京都,走访老店,向和菓子职人学习制菓方法。
人生中第一次一见钟情 || wagashi
在日本生活多年,经常吃到大福,铜锣烧之类的和菓子,自认为对日式点心已经非常熟悉,对于各家的和菓子也颇能点评一番。但是,一次偶然,仿佛艺术品一样的存在划过我的视线,就再也没有离开。食客本色,人生中的第一次一见钟情竟然献给了它——上生菓子。
是她带我走入和菓子的世界
时而如孩童一般俏皮,时而如少女一般婀娜,时而似女王一般高贵,上生菓子竟然是这样一种感动!这一次,和菓子扎扎实实地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文佳上生菓子作品之【枫红】
上生菓子 || wagashi
和菓子中佐茶的高级茶点——上生菓子。在唐代传至日本后,本是日本贵族阶层专享,制作较为复杂,故带有“上”之一字,取其上等之意。
上生菓子使用以豆类为主的食材,白芸豆和赤小豆的纯豆沙比例非常高,所以只要凑近一些便可闻到阵阵豆香,吃下之后更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齿颊留香。提起豆沙,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日常常吃的豆沙糕,口味甜腻。而这里使用的豆沙纯度非常高,所加糖的量并不多,所以并不会让人感到腻。
上生菓子运用丰富的颜色,从艺术的角度理解与表达四季与节气。制作绮丽的上生菓子需要有艺术创造力,花费数小时准备豆沙的匠人精神和长年累月的练习。这根三角棒,便是上生菓子制作的主要工具。
食客的仪式感 || wagashi
对待食物的态度,便是对待生活的态度。看到食物便两眼放光,那只能自称吃货;有仪式感地进餐,方可成为食客。
上生菓子将食客的仪式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和菓子职人就如同魔术师一般,把一颗颗硬邦邦的豆子,变成美丽可爱的茶点。虽然只有不到手掌大小,但是却能把灵动的山水花鸟,四季的诗词歌赋不断展现给食客们。
文佳上生菓子作品之【青松】
人需要有仪式感,因为有了仪式感,才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仪式感并不束缚自由随性,反而是在精神上对事物寻求更深入理解的激发。在你见到,品尝它之时,带着仪式感,便不会仅满足于摄取热量或者满足味蕾,而是用眼去赏,用心去品。
和菓子职人给我上了重要一课,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 || wagashi
日本的职人精神给我上了重要一课,哪怕是不到手掌大小的茶点,也不容懈怠。
文佳上生菓子作品之【樱花】
文佳上生菓子作品之【半樱】
对于专程来京都学习的外国人,老师虽然说话客气,但是要求决不放松。和菓子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红豆沙,从选材,料理方法到材料配比,仅仅是如何煮出豆香四溢的红豆沙就花掉半天讲解。这便是和菓子的第一课:煮红豆。煮不出合格的红豆,便无法继续学下去。
在这里,我再一次受到了职人精神的冲击,对于原料产地和配比有着严格的要求,煮不出满意的豆沙绝不进入下一步。
上生菓子制作过程中,从拿捏在手中的位置,转动时的节奏感,辅助工具握在手中的角度等等,每一个动作练习数十遍,近乎吹毛求疵。
日语中有一个说法叫做,用身体记住(身体で覚える)。就是说,当一件事重复足够多次,不必下意识去想。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而然地按照身体记住的规则进行下去。
制菓二三事 || wagashi
在学习制作上生菓子时,温度严重影响口感和味道,冰箱冷藏室温度为佳。随着温度升高,上生菓子会软塌不成形,制作难度增加,食用口感变差,香气逐渐僵硬。所以,不但制作时讲究速度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保持室内和手掌的冰冷。
京都刚刚下过少见的鹅毛大雪,室内却不能开空调和暖气。制作时,先用冷水洗手,为了保持手上的冰冷,需要频繁用浸湿冷水的毛巾擦手,如果毛巾因为擦手而变暖,还要重新洗过。每个人体质不同,我是冬天离不开暖气还尤其怕冷的北方姑娘。一天下来,双手因为长时间保持冰冷状态,已经变成青紫色。制作过程中使用平时用不到的肌肉,引起肌肉酸痛,十指也变得不大灵活。
失败品之一:
为了达到360度无死角,第N次返工
始料未及的艰难让我心中默默滴泪,但是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双手竟然能制作出一个个艺术品一样的和菓子时,激动和喜悦难以自制。我相信,通过练习,能够更加适应和菓子制作的苛刻条件,在作品上更加精进。
文佳上生菓子作品之【朝颜】
上生菓子,吃的是纯正豆沙,赏的是匠心独运,品的是平和意境。
文佳不敢自称职人匠人,作为作者,我给食客带来的是惊喜,给自己带来的是人生态度的锤炼。
为了获取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设计灵感,我需要更加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物;
为了入口即化的口感和恰到好处的甜度,我要去研究,寻找完美的原材料;
为了作品能够在视觉上,味觉上,感性上都达到完美,我必须坚持近乎吹毛求疵的匠人精神。
这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