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我们要和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领导打交道,这也是一门学问。
但不是每个领导都是好领导。
我们或多或少都被渣领导恶心过,有的领导人品极差,从不替下属考虑,有的领导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有的领导爱搞一言堂,容不得半点锋芒。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渣领导,我们应该怎么办?
1、
话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名校尉王平。后来刘备进攻汉中,王平被编入将军徐晃的部队,前往汉中救援。
这个徐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治军严整,曹操夸赞他有汉朝名将“周亚夫之风”。
但跟着徐晃做事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换句话说,徐晃并不是一个好领导。据《太平御览》中记载,徐晃“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提到,“性俭约畏慎”,“追奔夺利,士不暇食”。
两部书的记载意思相近,大意是说徐晃个性谨慎严厉,对待下属比较苛刻,没日没夜地要求加班加点,有时候为了寻找战机,士兵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当时魏国的士兵都不愿意到徐晃手下干事,甚至流行一种说法“不得饷,属徐晃。”
王平不幸被分配到徐晃手下。在徐晃手下,老王时常感到憋屈,也没少被穿小鞋。
这天,老王凌晨3点被叫醒,徐晃安排他去阳平关安保,下午又叫他去汉中巡逻,老王好不容易结束一天工作回营,又马上被叫到徐晃帐中议事。
“老王,明天带上你的人,我们渡过汉水,和蜀军决战。”徐晃自负地说。
“什么?没开玩笑吧!军士现在疲惫不堪,我们忙到现在早饭都没吃,明天怎么打?”王平一脸愤怒。
“我是主帅,我说怎样就怎样。你不想去就留下来看家,明天胜了可没你的功劳!”徐晃很有把握。
不出所料,徐晃果然战败,逃回营后,第一件事就是气急败坏地找到老王,“全是你不肯出战,才有今天的惨败,我一定会在曹丞相那弹劾你。”
老王有口难辩,心中一万个草泥马。回营后,辗转难眠。论后台,徐晃是曹操眼中的红人,他告我黑状肯定一告一个准,既然自己斗不过,还是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于是连夜跑到蜀国军营投诚。
遇到人品低劣的领导,最好的办法不是硬碰硬,因为“人至贱则无敌”,你真不一定刚得过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可以一走了之。
2、
投降蜀国后,王平一直负责协助守卫蜀国北部。虽谈不上很受重用,但小日子过得却也还有滋有味。
直到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王平被安排为副将协助马谡守街亭要地。
马谡又是何许人也?《三国志》记载: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也就是说,马谡是当秘书(荆州从事)出身,当过县委书记(绵竹成都令)、市委书记(越希太守),虽然没有部队工作的经历,但喜欢夸夸其谈,经常谈论兵法,刘备对他不放心,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以用在重要岗位,但诸葛亮不以为然,坚决破格提拔马谡。
王平这样的将领估计打心底里是瞧不上这种领导的。论业务能力,马谡这种靠关系上位的领导,之前从未带兵打仗,一窍不通却又装模作样,还自以为是。但王平又不能表现出一丝不满,再怎么说马谡也是大领导诸葛亮的人,所以还是乖乖地给他当副手。
马谡带领大军来到街亭,仔细观察一下周围地形,然后得出结论,“此真天险也!”于是毅然决定“舍水上山”安营扎寨。
王平一听,彻底懵逼,这是个什么情况?马上劝马谡这样是不对的。
“你懂个球,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万一敌军切断水源怎么办!”王平小心翼翼地说。
“那正好,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曹军敢来,让他有去无回。”马谡自信地回答。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三国志·卷四十三)
最终,马谡因街亭大败而被诸葛亮斩首。而王平却因为及时劝谏没被诛连,不久又被提拔担任参军一职,接替了马谡的职位。
遇到能力不行却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领导,我们一定要把内心的鄙视深藏于心,心平气和地做工作。对于错误的决定,一定要及时亮明自己的态度,做足程序上的文章,这样才不会被愚蠢的领导拉下水。
3、
王平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谦虚,经常在同事面前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时候甚至到了让人觉得自卑的地步。陈寿在《三国志》中就评价他,“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但这似乎是王平的一种职场智慧。
蜀国当时的掌权者诸葛亮虽然才华卓绝,但他对权力过于执着,在蜀国大权独揽,一言九鼎,谁也不能有超越他的权威。
在这种领导手下工作,又没有马谡与诸葛亮那种非同一般的关系,就必须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能露一点锋芒。
魏延当时是蜀国头号名将,为人颇自负,认为自己很行。
“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所以,诸葛亮时不时就要挤兑他,全盘否定他的“子午谷奇谋”,数次北伐都不听从他的建议,临死前还要将他调离重要岗位,导致魏延最终兵败被杀。
王平的“自轻”或者说是谦卑却拿捏得恰到好处。他自始自终都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后来还将蜀国王牌军-无当飞军交由王平统帅。
王平也没让诸葛亮失望。在蜀国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交给王平一项重要任务-驻守南围,以拒魏军。这是王平第一次有能独领一军、独挡一面的机会,老王这时没有再说“我不行”之类的话,而是欣然领命。在南围用区区几千人成功攻破魏国名将张郃几万人的进攻,显示了强大的军事能力。
经此一役,诸葛亮对王平愈发器重。在诸葛亮死后,王平一路升迁,成为了蜀国前监军、镇北将军,统领汉中,实际掌握了蜀国的最高军事权。
我们在职场中常会遇见严厉的领导,而大多数人是没有后台、没有关系的,所以为人要低调,静待时机。当机会来临时,一举拿下,方能逆袭。
公元248年,王平病逝,结束了他传奇的职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