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水到渠成的输出?
平时要足够的积累和思考。对输入要提高效率,不仅要记录有效的输入,并且在输入的过程中以写的方式进行小的输出。用无数个小的输出促成大的输出。
✨为什么要记笔记?
我们在看书学习时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来之不易,如果不记笔记,往往会转瞬即逝,因此,记笔记可以巩固我们的思考结果。自己的思考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同于原始的知识,可以是精炼一下语言,或者提炼一下观点。最好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书中的观点。(积累思考和想法是知识的复利)
✨如何形成洞见?
你对某件事情越感兴趣,就会阅读的越多,思考的越多,进而收集的笔记就越多,最终越有可能从中提炼出问题和想法。它可能是你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东西,但更有可能是你的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洞见的作用。(每天吸收一定的信息,然后根据兴趣进行过滤,这对我们未来理解,思考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定期复习日志和想法的好处是什么?
时间是一把非常好的尺子,当我们不断回顾的时候,一方面能看到某些内容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自己思维的变化。
✨为什么一定要写下来?
对于学生而言,书面作品体现的是学生过往学习,理解和批判性分析其他文本的水平。
写作可以改变阅读的方式,当知道不可能把所有想法写下来的时候,写作会成为一个筛选想法的过程,同时指导阅读的过程,带着思考去阅读书上之外的观点。(用文字表达想法,会让我们思考我们是否真的想清楚了)
✨卡片盒笔记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不只关注当下的效果,而是想办法用自己的话写笔记,然后这些做过的笔记形成有机的联系,最后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达到我们做过的笔记,不仅对当下有效果,还能在未来反复输出。
✨我在读完本书之后的一些改变?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非常注重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触思考写下来,对自己坚持写日志这件事情更加坚定不移了,经常把想法和做过的事情,以及对自我的观察记录下来,不仅能够自我疏导,并对自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积极正向的激励,让我更加坚定的去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不写,就无法思考
余泽滨———终身成长
或者我们都遇到过,对某个知识或某件事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它的出处在哪里。
或许我们还遇到过,明明大脑已经构思好了想法,但一动笔就是写不出来、写不好。
而卡片笔记盒写作法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什么是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卡片盒笔记法由社会学家卢曼开创,至于卢曼是谁,这里就不赘述了,只要知道他以学术高产著称,30多年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即可。
卡片笔记法是一种关联的、分散的、自下而上的写作方法,与之对应的是传统我们经常使用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
卡片盒是存放笔记的“系统”,笔记是素材,写作是产生成果的动作。
它的好处在于:
1.充当第二大脑的笔记系统;
2.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环境);
3.更高效的学习;
4.更轻松的写作。
很多研究表明,理解和关联是高效学习的两大要素,真正的理解是内化知识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关联是将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链接,或跟自身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更大的知识网络。而卡片盒笔记就实现了这两点。
记笔记的重要性
卡片盒笔记法的核心就是正确的做笔记+顺畅的工作流程。
我们的思想很容易转瞬即逝,记笔记可以保存我们的思考成果,哪怕只是精简一下语言、调整一下语序,使下次再查看时不需要花费跟第一次一样多的时间,我们花在第一次学习上的时间就有了价值,这样我们的阅读才有效果,思想才能进步。
很多人读书学习,只是简单的画线和重复阅读,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输出,获得的只是一种无效的“惰性知识”,学得再多也不属于自己,很难为己所用,所以才有很多人说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只有尝试从大脑中提取信息,我们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才能改进我们的学习。
记笔记这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不重视呢?
1.因为一直在写,反而容易被忽略,很少考虑改善;
2.笔记做得好不好,都没有即时的反馈,没有直接的失败体验,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改善需求。
我们为什么需要卡片盒笔记系统?
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可靠而简单的外部架构来思考,以弥补我们大脑的局限性【有限的注意力,不擅长记忆,有限的意志力。】
其次,把已经写好的东西整理成另一篇书面作品,比把所有的东西都在脑海里组合起来,再从脑海里捞出来写在纸上,要容易得多。
卡片盒笔记是一套系统流程,它注重平时的收集和记录,并让不同笔记间进行关联,产生知识的复利效应。
我们很容易羡慕那些速成、牛人的故事,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任何成就都是量变引发质变,所谓的大器晚成、一年顶十年,其实都是积累和复利的力量,通过漫长的努力和准备,最终达到奇点爆发。
如何应用卡片盒笔记法?【写作前准备】
一、我们只需要一个不受干扰可以专心思考的大脑和一个可靠的笔记系统。
卡片盒笔记系统就是那个强大的第二大脑,负责存储信息,让我们更专注于思考。
卡片盒系统一般分为两个“盒子”,一个存放文献笔记,一个存放永久笔记。可以用纸质的盒子,也可以用软件,用于存储我们的笔记和发现洞见,并且支持笔记间互相链接。我推荐使用软件,方便记录、检索和维护。
二、搭建卡片盒笔记系统的三个要点:
1.拥有积极成长的心态;
2.了解卡片盒原理和搭建卡片盒系统;
3.改变所涉及到的工作流程。
要像时间管理系统一样管理笔记系统,只有当大脑信任系统,而且清晰知道一切都可以处理好的时候,大脑才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不然就会胡思乱想,无法安定下来。
三、阅读和写作(卡片盒笔记法)需要的四种工具
1.记录工具;
2.文献管理工具;
3.卡片盒工具;
4.编辑工具。
使用一个工具时,不仅要掌握工具的使用方式,还要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有效。
我个人使用的方法是———
在输入端的层面,用flomo收集平时的想法,在微信读书上写读书笔记再导出;
在加工端的层面,用obsidian处理加工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并存储;
在输出端的层面,从obsidian上提取出能够写成一篇文章的笔记内容,使用typora创作(也可以直接用obsidian创作)。
四、积极做笔记——笔记是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的具体成果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步骤/撰写论文的步骤
1.记闪念笔记:记录转瞬即逝的想法,可以对这些想法打标签(可用flomo软件)。
2.记文献笔记:阅读书籍或文章后的思考笔记和引用,建议对这些笔记打上标签。(可用obsidian软件)
3.记永久笔记:整理前面记录的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寻找这些笔记之间的关联,针对有必要二次加工的笔记重新写成永久笔记,标注它的来源和参考材料,建议打上标签,整理频率最好是每天1次,重写完就可以忘掉前面的闪念笔记合文献笔记了。(可用obsidian软件)
4.将相关的永久笔记进行关联,也就是最近非常火热的“双链”,A笔记链接了B笔记,B笔记就会显示被A笔记链接,只要找到其中一条,就能找到另一条,让知识不再是孤岛,形成网状。【可用obsidian或Roam软件)】
【ps:第1、2、3步的重点在于简短,不要让自己产生压力,这三步所花费的时间依次递增。第3步和第4步是同时操作的动作】
5.从这些笔记中“自下而上”的发展出主题,并通过广泛阅读来完善这些主题,不用拘泥于单个主题,让思绪自由流转,使其发展出更多有趣的主题。
6.积累一段时间后,从众多想法中明确一个写作主题,这个主题是基于所拥有的素材,而不是即将阅读的未知想法。然后思考这个主题的内在联系,将相关的笔记做好排序列成大纲(可用幕布或者XMind软件),借此不断改进完善。
7.变成初稿,不要简单的复制,而要转化成连贯的内容,从中得出论点,并完善论点。
8.再次编辑和校对稿子,完成写作,然后继续写下一篇文章。
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
一、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写作不仅是为了宣扬观点,更是获得有价值洞见的主要工具。
有想法只有自己知道,等于没想法;
有灵感没记录,是对自己才华的辜负;
有研究不公开,成果就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专注于写作,不代表要放弃做其他事情(输入和输出),因为输入(阅读、讲座、讨论)是写作的内容来源,输出(演讲、公开发表)是想法的反馈。
二、简洁是最重要的
快书写,慢思考。先让写下想法的门槛尽可能的低,再处理写下来的内容。
笔记想要量变引起质变,需要分清楚三种笔记:
1.闪念笔记:用收集想法和提醒作用,需要定期转换成其他笔记和清理。
2.永久笔记:包含必要信息,将这些笔记进行链接和归档,永久储存于“笔记盒”。
3.项目笔记:与某个特定项目相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项目结束后里面的笔记重新归档或删除。
闪念笔记只有在记完的一两天内回顾它们,并转换成永久笔记才有价值。如果不对闪念笔记加工处理,堆积多了就会陷入混乱。
记住,只有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才会永久存放在卡片盒,其他的笔记都需要被定期清理。只有永久笔记才能够在一个地方建立起群聚效应,这也是促进思考和写作的关键。
三、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写作不是从零到有的创造,而是日积月累的凝结。
四、让工作本身推动我们前进
内在动机+顺畅的工作流,是持续工作的动力。
想要取得成就或者获得幸福,核心在于:拥有成长的心态和建立反馈循环的学习系统。
很多人健身会采用外部奖励的方式,比如健完身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但这样容易导致我们的目标是奖励而不是健身本身,产生了目标侵蚀,我们只是把健身当成获取奖励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这种方式让人难以持续,一旦没有了外部奖励,我们就会停止健身,或者在健身时一直想着快点结束,以快点获得奖励,用时长和打卡来欺骗自己在健身。
只有把健身这件事情本身当成乐趣,建立自己的反馈循环,健身才能持续。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让写作本身就是激励,通过无压输出的做笔记聚沙成塔,从而持续的创作。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搭建顺畅的工作流程)
成功的写作和工作一样,不仅需要正确的心态,还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如果工作缺乏结构性,就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一、准备动作:了解大脑和明确写作的各个任务
1.大脑的三个局限:有限的注意力(一次只能专注一件事),有限的短期记忆容量(一次只能记住7±2件事),有限的驱动力/意志力。
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法是:
1)全神贯注于每一项任务,避免一心多用。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其实只是在多件事之间快速转移注意力,而每一次的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注意力),并且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所以,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2)把事情写下来为大脑减负(可以用清单的方式),未完成的任务会占据短期记忆(蔡格尼克效应),就像未妥善处理的情绪会占据大脑的理性。
3)学会“欺骗”大脑,给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让大脑对做的事情产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推动了进展。减少做决定,决策是最令人疲惫和厌倦的工作之一,将一切变得有序,比如固定的穿着搭配、固定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工作方式,形成本能的习惯,从而降低我们的意志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消耗。
2.先完成,再完美。写作要区分两个阶段,写作和修改阶段。
在写作阶段,我们充当创意家的角色,只需要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流畅的文字。虽然好的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但如果没有先把想法写出来,就没有修改的机会。
在修改阶段,我们需要扮演批评官的角色,以读者的角度客观看待作品,检查文中的错别字、行文结构、逻辑漏洞,以及文本实际表达的意思。
写作分开阶段不仅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和提高写作效率,还能避免不同任务之间互相干扰,训练自己在更长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
二、高效输入:阅读和理解
想要写好论文/文章,只需要对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
想要写好草稿,只需要把一系列的笔记变成连贯的文字;
想要获得连贯的文字,只需要重新整理“卡片盒”已有的笔记;
想要获得笔记,需要的是在阅读时做笔记以及记录日常的灵感想法。
1.阅读时要做笔记。
做笔记时,要批判性思考,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浓缩重写(复述),借助这个过程增加自己的理解,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也叫费曼学习法。
我们在阅读时主要记录的是文献笔记,文献笔记只是为了最终写出卡片盒中的永久笔记,因此不用在这上面分散太多的注意力,永久笔记才是真正增加卡片盒价值的。
2.培养抓住要点的能力,也就是高效的阅读方法应该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术》都是教阅读方法的书)
1)哪些内容应该快速阅读;
2)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慢下来细细阅读;
3)什么时候需要停下来思考和做笔记;
4)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比如作者想要说什么?有道理吗?跟自己有关系吗?
3.在阅读中学习——详细阐释=提问+关联
以教代学的费曼学习法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它需要我们对学习的内容详细阐释,详细阐释意味着要真正思考所读内容的意义,思考它如何为不同的问题和主题提供信息,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这是一种刻意练习。
三、内化输出:记卡片盒笔记
1.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
简要描述文本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摘录和收藏。
2.不写,就无法系统性地思考。
写作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发生思考的媒介。
写作不是学习的结果,还是学习和研究的媒介。
单纯的思考,可能会让我们陷入“确认偏差”,将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逻辑合理化。通过写作,能在纸上完整的呈现出整个思考过程,让思考更加客观和系统全面。
3.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理解,理解了才代表学会了
写永久笔记跟费曼学习法一样,要假定面向的读者没有专业背景、不知道笔记的背景信息,只具备基础知识的人,因为我们自己写下来之后,也很快会达到一无所知的状态,这能方便我们在以后需要时提取笔记。“写下来”最重要的好处是,它能帮助我们客观看清自己是否已经真的理解某件事了。
四、完善和发展想法
1.构建主题(打标签)和智能链接(连接)
记卡片盒笔记时,慎重使用标签(关键词),而要重视笔记和笔记之间的链接。一个标签下只需要精选几条重点笔记就够了,再通过重点笔记的“双链”寻找相关的笔记。
2.区分和比较笔记,将卡片盒作为思考的工具箱和创意机器,从中产生洞见。
高效思考者的习惯:1.通过实践和方法进行反馈循环,2.抓住事情的要点,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脑习惯用下意识的直觉思考问题,因为省力快捷,但也会导致片面主观,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有两种方式:一是停下来,调动慢思考;二是不断训练自己的直觉(潜意识),让直觉更强大。
3.通过设限来促进创造力
大量研究认为,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可以在受限的条件下更为活跃。
卢曼使用A6纸张大小的卡片,而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时,比较好的做法是让每条笔记的信息量不超过电脑或手机的一屏,不需要滚动滑页。
没有限制,我们永远不会被迫做出决定,明白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不值得追求的。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产生洞见的。通过卡片盒,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判断,并产生洞见。
五、完成写作:分享洞见
幸福来自每天生活的小确幸,洞见来源点滴思考的积累。
使用卡片盒时,写作可以看作是对文稿的修改,是将一系列笔记变成具有连贯意义文字的过程。我们不用担心找不到写作的主题,只需要在卡片盒寻找素材和主题。
1.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任务
自己认同的项目在推进时会让我们备受鼓舞,给工作赋予重要的意义和认同,让工作本身成为动力的源泉。
学习想要获得优秀成果,有两个要素:
1)学习动机:将学习的东西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赋予其意义。
2)掌控学习过程的感觉: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发挥学习能力。
2.使用卡片盒写作后,完稿和修订的两个关键点:
1)确保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确定草稿的结构和不写什么)
2)尝试同时多个项目的写作,发挥出卡片盒的真正威力。(方便我们在某个项目上遇到瓶颈和厌倦时,可以切换到其他项目)
3.谨慎的做计划
计划不能只关注结果,而要关注实际工作和拆解实现目标的步骤,这样才能即时反馈,让我们获得成长和定期检查目标。
如果说延迟满足是优秀人士的特质,那么即时反馈就是坚持延迟满足的秘诀,即时反馈的经验能让我们快速成长。通过拆解目标后的小任务的即时反馈,最终延迟满足的实现大目标。
4.反复修改作品,利用心理学的技巧顺畅工作。
在修改草稿的过程中,最难的任务是删除那些对论点没用的东西,就像“杀死自己的挚爱”一样痛苦。我们可以将这些用不着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档存储,并告诉自己以后会用到他们,这样我们在修改草稿时就容易很多了。
六、养成(写作)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用直觉做事。将知识和技能融入潜意识,大脑就会本能的使用它们。
培养新习惯的诀窍在于,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
卡片笔记写作法为什么还不是主流?又为什么在这两年开始流行?
一、主要的误解源于人们对卢曼卡片盒的孤立关注,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管理系统,而忽视了它所嵌入的实际工作流程(也就是前面说的内容)。
二、卡片盒笔记法的方式与我们传统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而想要替代掉一个根深蒂固的东西是非常不易的。我们虽然对学习方式和记忆方式的理解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如果不改变实际的工作流程,这些创新方法的讨论都是空谈。
三、因为它太简单,简单反而是很多人不信任和坚持不下来的原因,很多人总以为太过简单的都不可能有效。正因为简单,所以很多人都可以做,正因为很多人都可以做,觉得没什么难度,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了一直做,而卡片盒笔记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日常的积累。
相反,复杂让人产生“高大上”的感觉,因为复杂的东西不容易懂,大脑会自以为这是很高深的东西,从而产生盲目崇拜,所以也有很多人用过于复杂的理论去忽悠人。
四、大部分学生喜欢临时抱佛脚,等到需要写论文时才意识到需要一个好的写作系统,但压力让他们倾向于坚持原有的处理方式。如果希望能够有所改变,那么解决方案必须得看起来简单,容易上手(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简单上手)。
最后,关于学习和个人成长
无论是工作,还是写作输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反馈也非常重要,因为这能让我们持续改进和保持动力。
有所成就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意中用对了科学的方法取得成功,一种是明确采用科学的方法取得成功。卡片笔记写作法就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科学方法,我们需要的是践行这个方法。
卡片盒笔记写作法可以用于系统学习,也可以用于碎片化学习,这刚好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碎片化学习并不是伪命题,它跟系统学习也并不对立,而是辅助的作用。
只要学习是为了服务最终的目的,并且学习过程中有理解和输出,学习就是有效的。通过碎片化学习,积累一个个的知识卡片,再将其整理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学习到最后,最重要的是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换取认知,这里的实践不只是写作输出,而是将知识变成决策,观察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影响。
学习、思考和写作不应该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这要求我们要根据新的经验和事实,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提出质疑。这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需要做的事情,敢于质疑和批判自己,保持开放和客观,持续更新自己思维方式,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