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推荐的生活方式,非常“日本”;日常收纳整理类的家务看似简单人人都做,却也是个大学问。
但是学问虽好,小伙伴们的反应却好坏不一;网上展示的意志坚定、学习能力强的正能量鸡汤看多了,往往容易忽略其实生活中真实状况可能是:
A“书很好看,但是做起来好难啊!”
B“啊!整理个东西都这么麻烦,算了我还是别折腾了,现在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C“这完全是日本人强迫症吧!这样生活还有什么意思,跟和尚遵守清规戒条一样。”
在《当年痴迷断舍离的你们,现在过的怎样?【抢救篇】》中提到的J小姐,立志戒掉买买买欲望的初期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执行时的痛苦远大于感受到的效果,差点就此放弃改变;
幸好她是个会思考懂变通的鸡汁girl;消化理论后J小姐自己得出感悟:“断舍离”的根本就是减少量的同时,让生活变得“干脆利落 ”!如果只是这样其实“断舍离”要操作也并不难!
01留下“需要”的,处理“想要”的
“干脆利落”的第一步,就是果断减量!女孩子的所有物中,最需要减量的莫过于衣橱!
第一步:先搞清楚,你究竟有多少衣服
把所有的衣服分门别类摆放,根据上装、下装、内搭分区,按照四季顺序整齐排列;分的类别不能多,类别越多想要填充的数量也会跟着上升,结果就是失败。
第二步:选出每个季节里一次都没有穿过的衣服,无论物品新旧程度,一律放到“周转区”;
有的姑娘经常会买一件自己完全穿不了但是是心仪款的裙子,美其名曰我要看着这条裙子激励自己瘦下来;然而那根本都是不可能的事,真正能坚持瘦下来的姑娘,不买裙子也能瘦下来,而大部分人只是每次把裙子从衣柜里拿出来唏嘘一番再放回去而已。而这类也是日后坚决不能买的。
第三步:选出同季同季类似款中穿的比较旧的;有的姐妹就会因为内搭的款式和质地不错,就同时买2-3个颜色;其实最终真正会穿的往往式最白搭的那1件。
第四步:选出居住城市的季节里,能穿的时间最少的;比如我和J小姐所在的城市,春季比冬季还冷,春夏、夏秋和秋冬的过度时间又非常短暂;但是在公众号的推荐下买了一季穿不到一次的外套,最终只能在衣柜里堆灰。
严格经过这四个步骤后,J小姐保留的衣服基本只有原来一半了;将保留的衣物重新有序的放回衣柜后,是不是觉得衣柜宽敞了很多?
而被淘汰的衣物千万不要因为摆放空间不够等理由再放回你的衣柜,你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根据被淘汰衣物的价值,或捐或卖二手将它们处理掉;这些淘汰物品在家滞留的时间越长,失败概率越高!
同理可得,其他物品也可以用这样的选择淘汰法来筛选;而之后的采购,就只要查漏补缺就可以了;在原有的库存没有彻底不能使用的前提下,不得入新。
02清理“线上 ”堆积比“线下 ”更紧迫
看看自己手机里订阅号的小红点和未读信息的数量就知道,堆积于无形的线上“杂货”其实比实体物品更需要删减。
第一步:必须淘汰所有购物相关APP、公众号
购物APP是手机里最容易被女生使用到的,无论有没有购物需求都会去刷一刷,看到有人的公众号推送也会不由自主点进原文的购买链接,无缘无故可能就买了一些计划外的物品;只有把这些都从你的手机里清掉,才能把这些浪费的时间集中起来去做应该做的事;真正需要购物的时候再登陆相关网站即可,比起手机购物,网站购物往往更理性,也更不容易买错。
第二步:筛选实用的APP和公众号新闻、游戏、社交和工具类APP
这些虽然看着实用,但是实际也并没有怎么在用;大部分APP都有同步更新的公众号,实在需要可以关注公众号获取相关资讯;
下载后很少打开和一周内都没有打开过的APP可以果断卸载;打发时间的个人公众号可以果断取关,选择1-2个个人偏好的综合账号就足够了,不但看到的推送质量更高,还节约了自己筛选文章的时间;
如果你没有什么意志力,那么健身、美食类APP和公众号也可以果断删除或取关;真有需要烧菜的时候网上搜索下也有很多食谱可供选择;
真正希望通过运动减肥的妹纸比起跟着APP自己运动,去健身房会更有规划能看到效果,不仅仅是因为有人监督,更是为了避免动作不标准造成永久性的运动伤害。
03建立个人“中控台”
清理已有的线上线下物品时,需要同时开始该培养自己的“断舍离”思维,只有从根源上享受到“断舍离”带来的生活优势,才能确保这耗时耗力的清理工作不会被一直恶性循环;
我们常说,对生活有追求有想法的人,在努力的初期都把自己活成了一支团队;而“断舍离”思维也同样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去实际改变生活。
生活中比起风靡一时的实体手帐,J小姐更喜欢简单方便的电子笔记,所以计划清单和记账APP就成了她的“中控台”;每个月最后一周确定次月的生活和工作计划,每周周末细化下一周的具体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生活计划在记账APP中设置消费预算;次月在无意外的情况下只要根据“中控台”的计划有序推进即可;因为有了明确的方向规划,就不会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里习惯性点开购物APP耗费时间和金钱;缓解恶习的同时还培养了对事的专注力。
培养习惯的过程,就好像刚出家的和尚;原本不甚关注的内容因为有了明确的限制,有的事从“做不做无所谓”反而生出一些“不能这样做好痛苦”的抵触心理;也有人会觉得这样规划生活失了一些随性生活的情调;
但是,这其实正是我们幼年欠下的债,我们没能在需要建立正确生活习惯的阶段被长辈教授这些,失去长辈约束后便容易日益散漫,大部分小伙伴的生活根本谈不上随性只是很随便,所谓的情调也不过是散漫带来的暂时性舒适感。
当这些好习惯成为自己生活规律后,约束感也会日渐消退;最终把约束转变成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