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案头压着一支旧钢笔,银灰色笔身早已磨出细密的划痕,笔帽上的商标也褪得模糊,唯独笔尖还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这是父亲送给我的成年礼,如今算来,已陪我走过八个春秋。
刚收到时,我总嫌弃它不如中性笔轻便。握久了指腹会硌出红印,墨水还容易晕染,好几次写坏了重要的笔记,我气得想把它丢进抽屉。父亲却总说:“好笔要养,就像做事要沉下心。”他教我慢慢蘸墨,调整握笔的力度,看着墨水在纸上晕开均匀的字迹,竟渐渐生出一种踏实的成就感。
后来备考的日子里,这支钢笔成了我的“战友”。深夜的书桌前,它在草稿纸上沙沙游走,算过密密麻麻的公式,写过反复修改的作文,笔杆被我的手汗浸得温润,仿佛有了温度。有次笔尖突然漏墨,我急得差点哭出来——那是离考试只剩三天的时候。父亲连夜找来工具,戴着老花镜一点点修理,指尖被墨水染黑也不在意,最后笑着把笔递给我:“你看,修修就好了,别慌。”
如今我早已不用它日常书写,却仍习惯把它摆在案头。每次看到笔身的划痕,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想起那些沉下心坚持的日子。它不像新文具那样光鲜,却藏着时光的重量,提醒我: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那些默默付出的陪伴,终会在岁月里留下最珍贵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