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学了《树之歌》一课,经由儿歌我们一起认识了11种树的基本特点。我觉得这堂课,对于我这个从小极其缺乏生活常识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价值了。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边读边看这些树木的照片,读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树的形象马上就印入了心里。
我们认识了叶子像手掌的梧桐树叶、像扇子的银杏树叶、像羽毛的水杉树叶。根据叶子的形状,孩子们就能分辨树的种类。通过树木的习性认识了开红花、喜温暖的木棉花,耐寒冷、挺拔坚毅的桦树。
在讲到水杉和银杏这植物界的“活化石”时,我们通过观看科普视频,了解到了水杉生长的历史,以及他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这样的的课堂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孩子们学的开心,收获也很大。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我结合这一课中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进行教学,让孩子们通过分析形声字的特点学会这一自主识字的方法并尝运用,让他们体会到获得知识并且运用的快乐。
通过一首儿歌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12种不同的树木,也让我这个缺乏生活经验的人,对树木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因为缺少直接和自然交流的机会,如果不加以刻意引导的话他们对自然界的了解会更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借助课堂教学为孩子们拓展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见闻。像《树之歌》这样的课文就能很好的帮助孩子们了解神奇的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
放学后,有小帅手里拿着两片银杏树叶,故作扇风的姿态。一个孩子说:“老师,你看他拿的叶子,像个小扇子。”其他同学纷纷说,那是银杏树叶!后来,大家就一起边走边开始背起了课文……这种沉浸在收获知识中的喜悦感无以言表。
把知识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运用知识的真实化情境,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学到更多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