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的第一个焦点,就讲到自己在人多的时候就不敢展现自己,好害怕自己做不好,不受欢迎,没有人欣赏,然后就会选择放弃,不去做这个事情。
这种放弃是一种隔离,麻木的让自己停在一个不那么难过的状态里,不是臣服,不是内心平静,平安,就好像是这里有个坑,我就假装没有绕过去。
因为有不被别人喜欢的记忆,就会害怕在人前去呈现自己,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会强化这个信念。
歆然老师让我们找一个伙伴,去面对妈妈,在妈妈面前去展示自己的才艺,我们是那么的想要讨好妈妈,我们的全部世界里只有妈妈,而妈妈却总是因为工作,因为别的事情而把我们忽略,所以我们就在很小的时候就留下了身体的记忆,然后不断的强化这些信念,不断的在固有的模式里出不来。
在我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总是拽住妈妈的衣角,要在妈妈后面跟来跟去,眼巴巴的等着妈妈的关注,认可,欣赏,妈妈做事的时候也一直站在旁边,在心里喊着,妈妈,你看我呀,你看看我呀,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妈妈在别人面前欣赏我。
当得不到关注和欣赏的时候就会去讨巧,卖乖,做妈妈的小棉袄,做小甜甜,很害怕被妈妈丢下,妈妈一转身不见了,妈妈去做事了,就以为再也看不到妈妈了,那个痛太真实了,让我早早的关上了心门,好让自己可以活下来,同时也让自己高度解离感受,感受不到别人的感觉。
那些人类的痛,看上去依然那么的真实,我会执着于自己的故事,想要抓住些什么,离开妈妈就好像被全世界遗弃 ,没有妈妈就感觉到不安全,感觉到好孤单。
内在那个被遗弃的小孩,如果一直不长大,就会一直不断地强化那个被抛弃的故事,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个又一个被抛弃的故事。
当我不再抓住那个故事,直接的去体验身体的痛。
听着歆然老师空灵的声音,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我们,我们就是孤孤单单的来,孤孤单单的走,孤单是人类的体验,直接的去体验被抛弃的感觉,成长之路是要经历痛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你的痛。
你还要呆在那里受苦多久呢?余生还有多长呢?妈妈丢下你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在你的故事里面重复,你一直都幻想着妈妈有一天会回来,抓住那个幻想会让人过得好煎熬,我们真的会执着于小我所要的,会执着于不要我们不想要的。
其实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想要的就一定是最好的,怎么知道拥有的就是不好的?当我们执着于自己想要的时候,生命很多的体验都错过了,当我们直接的去连接生命的流,还有什么人世间的东西,情爱,功名可以比你就是力量更伟大了,不再执着于你要的,也不再执着于你不要的,在深深地放松中看见内心的安宁。在不再挣扎,不再认同故事的时候,体验的就是宁静,就是喜悦,欢快的音乐穿过了,仿佛世界醒了,和万事万物一体的喜悦,随顺万物的喜悦。原来所有的发生就是来帮助我们醒来。
有一位学员的分享更是非常震撼,她说她曾经就是一个抑郁的人,持续的在歆然教育浸泡,一次不拉的从外地跑过来,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每天加班,一心为病人着想,而对于学习成长,一定挤出时间出来参加工作坊,发现原来可以带着抑郁前行,一路前行,她说现在有时候虽然也会有掉下去的时候,但是不像以前那样起不来,可以让自己爬起来。
以前对她来说是很难表达感恩的,现在发现原来是自己对老公要求太多,评价太多,很难发现对方的优点。
而就在昨天,他突然表达了对老公的感恩,他说结婚20多年了,都不知道怎么样去爱,可是过着过着就有爱了。
她觉得每天回来能够看到他坐在沙发上面就感觉到很安全,她说,我习惯了下班回来你在沙发上,就会让我感到很心安。不像以前不断的挑剔,不断的抱怨,现在可以以他本来的样子去接受他。而自己也在老公的眼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欣喜。原来关系可以在完全接纳的情况下,完全敞开的情况下越来越亲密,生活可以这样过。
还有学员说不敢分享,她拿到的礼物实在太大了,怕分享出来让别人不舒服,只能关着门偷着乐,儿子由完全沉浸在网络里不出来,到愿意告诉妈妈,其实我没事,我只是长大了,想要自己做主,那个时候,你们都不懂我,不能听到我说话,我才会躲到网络里面去逃避,这也让我没有自闭,虽然是下下策。还说一定要表现好,向别人证明妈妈的教育是对的,谢谢妈妈做他的榜样,孩子甚至自己也学会走过程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不再逃避和迁怒别人。
她每次一来就要感谢歆然老师,她觉得,能够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面对困难,以后会省下很多年的弯路,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好欣赏她的以身示教。
当时来工作坊是在生活中遇到挑战很大的挑战,找遍了心理学界的名家,甚至请专家会诊,一起来拯救孩子,后来听了朋友的介绍,来到歆然教育,在她自己持续坚持修自己的时候,不仅仅孩子的问题不成为问题,最主要自己的生活品质不一样了,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老公,对父母也多了一份欣赏和感谢,在我们穿越脆弱,进入本质时,幸福快乐像涟漪一样往外扩散。
两天的工作坊,大家都依依不舍,很多学员争着要分享自己的喜悦,在敞开心扉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欣赏,很多的美好在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