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丨深人的浅语,浅教的艺术——论小学儿童诗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

原创 张学青 语文建设杂志 2024-06-20 16:29 北京

(本文约6150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摘 要】儿童诗是“深人的浅语”,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要根据儿童诗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教学中应以浅教的艺术,使审美情感在节奏与韵律、感受与想象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和流露;通过选编与诵读优质儿童诗,提升儿童语言表达的品质。

【关键词】儿童诗;浅语;浅教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创作的一首儿童诗。这首诗写了蘑菇和青蛙,蘑菇像个小亭子,很平凡,很日常。诗的每一句都是“浅语”,然而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彰显出了人生而孤独的唏嘘感叹之意,这样的作者必定是有超人才华的“深人”。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用常人所常用的字、熟知的事物描绘常人的生活,并通过文字“酿造”出意味深长的东西。优秀的儿童诗更当如此,“深人的浅语”是评判儿童诗是否优秀的标尺。

儿童诗是新诗的支流,它具有现代诗的特征,又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其包括成人写给儿童的诗,儿童自己写的诗,还有不是专门为儿童写但适合儿童欣赏的诗。与成人诗的复杂、朦胧、隐晦不同的是,儿童诗内容简单,语言富有灵性。

一、审美第一:儿童诗教育价值的理解与确定

关于儿童诗的教育价值,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经过持续不断的思想启蒙与解放运动,逐步地发现人、解放人,在发现妇女、解放妇女的同时,也终于发现了儿童。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童年,认识生命个体的童年世界存在的意义与精神生命的特殊需求。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对儿童世界孜孜探求,安徒生、马克·吐温等作家创作出了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

关于儿童文学的功能,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在他的《儿童文学的真善美》一书中,从教育、心理、认识、审美、信息、符号、想象、游戏等角度,把儿童文学多样化的功能组合成了一张环状图[1](见图1)。

然而,儿童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教师往往会把其教育的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甚至是唯一取向。笔者十分认同刘绪源先生的观点:“文学的审美作用与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其实并不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三者决不是并列的。文学的作用,首先必然是审美作用。只有经历了审美的过程,只有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悸动和愉悦,这种心理的变化才有可能转化为其他……”[2]诗歌最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诗歌所具有的精神是人类情感上最鲜亮、最纯粹、最炽烈的部分,因此阅读一首诗,不应是对某种既定的道德律条的宣讲,或者是对某些知识技能的分析,而应是自身自然而然的审美情感的生发。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说:“读起来很愉快,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变得聪明了的,那就是诗。”他的说法很有趣。从实用的角度看,诗好像没什么用,然而如果问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激发人类的同情心,能够使人有更敏锐的感受力,能够训练人的想象力,那答案就是“诗”。在这个实用至上的时代,孩子更需要诗歌的滋养。

一首好的诗,必然是美的作品。刘绪源先生提出,美是永远不会欺骗人的[3],而美之所以为美,总是有它深层的隐秘的道理存在的。我们常常只能感觉它而不能说透它,无法把所有的审美感受转译成理性的语言,但这种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语言更立体、更丰富、更生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想使一首诗的其他功能得以显现,前提便是让这首诗产生美感。而获得这种美感,是阅读乃至人生的一种享受。这样的观点和定位,对于教师为学生选择儿童诗以及实施儿童诗教学,具有“锚”的作用。

二、以浅教抵达深入:儿童诗教学策略举隅

儿童诗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叙事诗和抒情诗。儿童诗的题材大多为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多样的具体可感的动物、植物为主,也有相对抽象的,如夜、梦、季节等。对于诗歌创作来说,修辞是必要的手段,儿童诗也不例外。但儿童诗中象征、通感、双关、谐音等修辞用得较少,更多的还是比喻、拟人和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儿童诗共31篇(同一作者的一篇多首计为1篇),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教材选编儿童诗的特点:一是主要安排在低中年段,低段共计14篇,中段共计12篇,中段的数量略少于低段,但在四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诗歌单元;二是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抒情诗为主,如叶圣陶、冰心、薛卫民、张秋生、程宏明、滕毓旭、张继楼等作家创作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诗歌内容倾向于吟唱生命的喜悦,体现“以善为美”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特征;三是为儿童所接受的现代诗的选编,体现了诗歌教学的逐步进阶,如刘大白、徐志摩、艾青、戴望舒、闻一多、臧克家、何其芳等诗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成人的眼光,又能为儿童所接受;四是台湾儿童诗的创作成绩斐然,林焕彰和方素珍等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值得一提的是,“短诗双璧”泰戈尔与纪伯伦作品的选入,体现了教材选诗的世界眼光。

这些诗作选入教材成为课文,学生自然会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如识字写字、词句积累等。儿童诗有其特有的文体特征,儿童诗教学常常会被肢解为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等碎片化的内容,儿童的审美感受常常得不到重视。如何教学儿童诗才能“以浅入深”呢?

1.节奏感和韵律感:唤醒儿童最初的审美体验

儿童诗不像儿歌、童谣那样在音韵、节奏上有明显的特征,但低年段的儿童诗,依然会有比较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抒情诗更是如此。英国诗人梅尔描述雪莱的《疑问》时这样说:

诗歌语言的声音与音乐十分相似。仅仅是聆听着它们,就会令人觉得愉快。它们时高时低,时而荡漾,时而停止,又时而产生回响——如同黎明破晓时鸟儿的歌声,或是夜色降临前“从三月的微风里吸取着美丽”的水仙花。大声地诵读这些词句也是十分愉悦的,而低声细语的吟咏同样魅力无穷,请你试着朗读“绿色的葛藤和那月光色的绣线菊”……[4]

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儿童诗时也会带领学生朗读。根据平时的课堂观察,对照这段描述,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学生朗读诗歌时的一些问题:过于响,或一成不变;过于快,在应该停顿的地方,尤其是转行处(诗歌分行所特有的停顿)没有停顿,没有留白,更产生不了回响。

下面以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第二自然段的朗读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朗读传达美感和情意: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顺应儿童对重复与节奏的喜欢,师生可以在接力中变化着反复诵读,把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展现出来。诗的最后一句“蓝——得——透——明”,通过破折号来表现声音的延长和情感积淀后的迸发,这是这首诗朗读的难点。如果只生硬地灌输,告诉学生破折号的用法,虽然理性地传授了知识,但对于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情感几乎毫无用处。此处,教师不妨创设情境,代入画面。以一位老师的教学为例:

师:现在,我们走出教室,来到了户外,大块绿油油的草坪上开满了红艳艳的野花。抬起头,朝着天空,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大声喊出你的喜欢。

生:蓝——得——透——明!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试试。(双手置于嘴边,呈喇叭状向外延伸)

生:蓝——得——透——明!

将儿童代入画面,草坪、野花、蓝天和儿童就有了连接,这就是“有我之境”。破折号所传递的情感在“喊出你的喜欢”中自然地流淌出来,这样的读有了“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诗歌音韵之美的自然流露,是读诗所享受的一种快感。

2.话中之诗:感受一朵玫瑰中藏着的香气

诗歌写的是情绪和感觉。一首好诗,总有那么几句话令人感到惊喜,那是诗人想象力的结晶——诗人会给平凡的事物赋予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让人忍不住夸赞“真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样的诗句,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

例如,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诗,内容浅显又富有童心童趣。孩子都曾经有过对影子着迷、追着影子逗玩的时刻,这首童诗写的就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童年经历。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

教师在教学中看到比喻,分析的基本程式是三连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这种三连问,对一年级小朋友感受诗歌之美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影子”和“小黑狗”之间的结合,看似不经意,细想却颇有意味。教学中,教师不妨与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的太阳底下去玩玩自己的影子,跑动起来,使影子在前后左右变幻起来。然后坐下来讨论:影子可不可以像小花狗?影子可不可以像小黑猫?“黑”所对应的是影子的颜色,“狗”对应的是影子跟着主人的忠诚。在讨论和比较中,诗人写出的“小黑狗”会让学生有一种印证之后心领神会的快乐。

又如,四年级下册《繁星(七一)》一诗:

《繁星》里的小诗,很明显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简短的诗行,精致的文字,展现了刹那间的感触和哲思。文中选用的“这些事”,呈现了诗歌表现艺术的凝练和跳跃——“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一组名词性短语,每个独立成行,没有主语,也没有动词和事件,全凭读者自己想象:“这些事”是怎样的事?成为“永不漫灭的回忆”的又该是怎样的事?在诵读和想象中,学生体会了诗歌的意境之美。这样的诗像一面镜子,诗人用短语映照出人人能够共情的、令人动心的事物,带领读者进入自己想要描绘的境界里。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哪些事是你永不漫灭的回忆?你会用怎样的一组词去描述?再读一读自己写出来的这组词,是不是有节奏?是不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

3.仿写与创作:尊重每位学生写诗的意向

诗是最接近自然的语言,最适合写诗的人是儿童,他们运用的是自然语言,是活泼泼的语法。

对于诗歌的仿写和创作,教师常常觉得学生平时写作文都很难,写诗更是遥不可及。事实恰恰相反。“初生牛犊不怕虎”,比起写作文,学生更喜欢写诗,甚至老师没布置,学生上完诗歌课后也会撕下一张纸片在边边角角上写诗,体会不断分行的魅力。这种写诗的热忱,并不是偶然的,大抵是因为诗歌所表现的万物有灵,所呈现的旺盛的想象力以及语词打破常规后的特殊排列与组合,与儿童所渴求的爱的文化、美的文化和游戏的精神是高度相似的。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创作热情,对他们“可敬的努力”予以充分尊重。“今天下雨了/我去了外婆家/外婆叫我好宝宝/我叫外婆好外婆”。倘若学生交上来的是这样的一首诗,也不要轻易嘲笑这不是一首诗。只能说这不是一首好诗,而不要嘲笑学生“写诗的意向”。

批评学生创作的不是诗,看似在维护诗歌的道义,实际上是对孩子诗兴的打击。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往往能带来惊喜。比如,他们读了《繁星》之后给父母写的那些带着温度的诗行,充分发挥了诗歌语言“酿造意味”的功能——

母亲啊!

哪一个春没有花?

哪一个夜没有星?

哪一次我的回忆里,没有你慈爱的叮咛?

父亲呵!

天上的太阳出来了,

鸟儿站在枝头歌唱;

心中的晴天来了,

我要与你分享这份阳光。

语言的意味、语言的节奏,我们对一首诗的要求,不能多于这两样,也不能少于这两样。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创作新经验的获得,是对他们天赋的一种特别的奖赏。

三、为孩子选诗:给欢欣岁月添一段颖悟时光

诗人北岛在《给孩子的诗》的序言中提到,他下决心编一本诗选是因为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参加朗诵节,要求诵读的是一首劣质的诗。他要把诗选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儿子和孩子们,让他们用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去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5]

确实,能在诗歌中漫游的岁月并不属于所有年龄。法国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精准学习》一书中提出:“脑的可塑性既是强大的,又有其局限性。在许多脑区,可塑性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才会发挥最强性能,这段时间被称为‘敏感期’,它在童年早期被激活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神经可塑性会慢慢减弱,学习虽然不会完全停止,但会变得日渐困难。”[6]

任何一个为孩子朗读过诗歌的大人,看到孩子眼中流露出来的领悟到了美的惊奇眼神,都能意识到为孩子选编诗歌是一件充满爱意并且值得去做的事。毕竟儿童诗在整个小学阶段只有31首,要滋养儿童是远远不够的。童年时代,孩子的想象力自由旺盛地生长,儿童诗正是植根于这种想象力又能反馈给儿童巨大的想象空间。

好的儿童诗浅显易懂,又不失童真与情趣,能带给孩子一种自发的快乐。例如,谢武彰的这首《着急的锅子》:

吃午饭的时候到了,

菜却还没煮好,

弟弟等得好急了,

妹妹等得好急了,

小猫等得好急了。

只有妈妈最辛苦了,

还不停地忙着,

急得脸上都是汗,

我赶紧来帮忙。

打开锅子一看,

呀!锅子也急坏了,

它也满头大汗呢。

“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诗人把锅沿的水蒸气说成“满头大汗”,并且与“急”相对应,简直令人叫绝!相信孩子读到这个地方都会一笑,这是智慧的灵光相碰的会心而笑。

又如,王立春的《春雨乳牙》:

春雨刚长出乳牙

就在夜里来了

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尝了一遍

尝尝房檐的瓦

舔舔窗上的玻璃

咬墙皮  蹭了一鼻子灰

吃石头  出了一身汗

嚼马路的时候

把脚印和车辙一起

咽到了肚子里

吸溜吸溜

青枝条被春雨吮出了一排嫩芽

叽咕叽咕

花骨朵被春雨嗑开了瓣

大口大口啃青草时

草地被春雨流出的口水

弄湿了一大片

又一大片

诗人把春雨比作爱啃东西的婴幼儿,见什么啃什么,而春雨淋湿的地方,都激起了有趣的猜想。这样天真的想象力,往往因为太具有作家特色而不被教材收录,但教师可以推荐给孩子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文本。

又如,雪野的《春草》:

打了个盹儿

冬天的床上

小草醒了

醒了

便不再安宁

顶一两片小叶帽儿

直挺挺

从土被子里

站起来

就好像约好了似的

小草们都起来了

从山那边

到山这边

滚过去

这一阵

绿笼笼的声响

像这样的中国儿童诗,往往胜在它的音乐性、可感性,胜在它的中国元素上,精致、唯美。外国的一些现代诗,不是专为儿童而写,但也特别有力量。

如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宋雪亭,译):

老虎!老虎!你金色辉煌,火似的照亮黑夜的林莽,

什么样的超凡的手和眼睛

能塑造你这可怕的匀称?……

又如,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如果白昼落进……》(陈光孚,译):

每个白昼

都要落进

黑沉沉的夜

像有那么一口井

锁住光明

必须坐在

黑洞洞的井口

要很有耐心

打捞掉落下去的光明

好的诗歌选来了,怎么用?倡导诵读,只读不讲,或者多读少讲。在诗歌诵读中,教师要做群鸟中那只领唱的鸟,直接用自己的声音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而在此起彼伏的对口接诵或轻轻吟咏中,诗歌中的语词可以化为学生自己的难以言说的美妙感觉。

悟诗需要时机。笔者曾带领班上学生读纪伯伦的《沙与沫》,怎么也没想到,纪伯伦的诗句会在一年以后学生的“每日一记”里出现;还有一次,阅读小说《战马》,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下对战争的感悟,学生写下的是鲍勃·迪伦的诗(一颗炮弹要发射多少次才会被永远报废?答案在风中飘)。

选编优秀的儿童诗与孩子一起读,作为教师的我也极为欣悦:好像自己与孩子一样变成了一枝田野间的菜花,摇动着铃铛般的小花,摇出了叮叮当当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的真善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17.

[2]刘绪源.文心雕虎:儿童文学的奥秘[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27.

[3]刘绪源.美是不会欺骗人的[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5.

[4]李利安·H.史密斯.欢欣岁月[M].梅思繁,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133.

[5]北岛,选编.给孩子的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4.

[6]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精准学习[M].周加仙,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111~112.

(张学青: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学校)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4年5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