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家人,在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先邀请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没有登上讲台,正式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之前,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第二个问题:回望过去的日子,你是否已成为你理想中的教师模样?第三个问题:未来,你又想通过怎样的努力,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老师?
也许有的家人看到问题,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也许有的家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还需要思考一段时间。其实思考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这几个问题是我常常自省,常常问自己的。在我觉得琐事如山,疲惫不堪的时候,我问;在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无助的时候,我问;在我进入职业倦怠期,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我也问。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问自省中,我才做到了一直牢记自己的初心,牢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小时候的梦想是做老师,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师范,毕业后又水到渠成了的圆了自己的梦。没有人干涉我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幸运如果我都不珍惜的话,真的是有愧于天地,亦有愧于父母和少年的自己了。
尽管,我一直立志于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任的好老师,但在实际的职业成长生涯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记得刚从大学走出小学实习的时候。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到一位教师在教一群学生上课,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得开心,那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至今让我难忘。可是,等到我开始拿起教鞭,指着黑板给学生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才知道当一个老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首先我温柔又轻软的声音,学生听不太清楚。其次,我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汗水汇成小溪流淌下来的样子,让学生觉得好笑。尴尬而又失败的“第一课”终于结束了,下课铃拯救了无助的我。那时候我内心是充满怀疑的,大学时各门功课都还算比较优秀的我,怎么就上不成一节课了?第一节课给了我重重的一击,让我的心沉甸甸的,并且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不太适合做一名老师?
下课后校长找我谈话,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要向某某老师学习,学习她的泼辣。对待学生不能太温柔,否则很难镇住学生。”那时候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于是我逐渐由温柔变得泼辣起来,那是真的“辣”。学校说不可以体罚学生,没有说不可以拿教鞭敲讲桌和黑板震慑学生吗不是?于是,看到调皮的孩子,碰到不完成作业的孩子,遇到上课不听讲的孩子,我就把桌子和黑板敲得震天响。嘿,别说,真有用,真把学生给吓住了,最起码也能吓住他一会儿。第一个学期我相当得意,我终于有唬住学生的法宝了。可慢慢的,我觉察到气氛有些不对,我的学生见了我就像见了老虎,瞬间拉开安全距离。见到数学老师,却扑上去抱着搂着,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我是因为喜欢小孩子,喜欢当老师才走上讲台的,学生看到我怕得不行,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一定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太泼辣不行,变成萌姐孩儿们应该喜欢。于是,换种风格,走亲民路线。老虎虽然把自己化妆成了一只温顺的猫,但是在孩子的心目当中,老虎的余威还在。只是他们不知道老虎什么时候又发威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位调皮的学生不听讲,而是整节课在玩铅笔和橡皮。我几次温柔的提醒他都无动于衷。我的心中的怒火是越烧越旺,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其实放到现在还可以再忍忍的),我走向那个学生,举起手中的教鞭,想敲他的桌子予以提醒。在我手落那一瞬间,孩子以为我要揍他(这是一个常常被家暴的孩子,自我防护意识很强),便举起胳膊抵挡,手中的铅笔不偏不倚的戳在了我的右手上。直到今天,那截笔铅还留在我的手背上,成为那一段岁月永远的留念。前几年还想着去医院找医生看能不能取出来,后来思想发生了转变,觉得留着这么一个印迹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谨言慎行也挺好。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2006 年我刚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各位亲爱的家人,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有用过吗?这些在我曾经看来是正确有效的方式,随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后来都被我一一否定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我的这些错误行为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和伤害,但后来我明白了,所以我深深的自责,觉得特别对不起那班孩子。他们用他们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陪伴我,让我来“练手”,让我来“实验”,他们成就了我,可我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可能是最痛的“折磨”,甚至是一生心灵的伤害。孩子们的童年只有一次,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更不可能等我们有能力了再弥补。我们能做的就是逼着自己成长,逼着自己成熟,用更为智慧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他们美好童年添上灿烂的一笔,让他们有一个永远难忘的更为美好的回忆,而非每每被想起就如梦魇般痛苦。我逐渐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靠内心真挚的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而非简单粗暴地“压服”学生。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从2006年走到2013年。八年的一线工作,让我终于学会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伙伴,如何得到学生的信服与支持。
2013年冬天的一个午饭后,我和几位学生在一起闲聊。一个女生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女老师比男老师厉害,戴眼镜的女老师比不戴眼镜的女老师厉害。”我默默地摸了摸自己鼻子上的架着的那副小眼镜,呵呵,好吧,我仍然是一个“厉害”的老师,但我自己知道,其实我只是对他们宽严有度了而已,他们内心是认可并喜欢我的。
2018年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在孩子们的作文以及留言册上,我欣喜地看到了他们对我的评价中,“温柔”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十年,我从温柔到厉害,最终又回到了温柔,走了很多弯路,伤了很多人。但还好,我在还算青春的时候又遇到了那个温柔的自己(学生是这么评价的,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偶尔温柔的女汉子),遇到了那个我想成为的自己——虽不完美,但一直在蜕变成长的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仅有热情和一颗好的初心是做不好教育的。
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快的得到成长,成为一名更为优秀的老师,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那就是磨砺,那就是担重任。如果不学习,我们就没有更多的办法去应对在工作中出现的不同的问题。比如,在读《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在刚刚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遇到的那些难题,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决的,书里已经告诉我碰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做了。在每一个孩子犯错后,要想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就必须先赢得他的心(反思:我那时并未赢得孩子的心,所以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教育孩子,不能非左即右,非惩罚即溺爱,而要用一种和善而又坚定的态度去面对他们犯下的错(反思:非虎即猫,人格分裂形的教育方式怎么能带出正常的孩子?忽而狂风暴雨,忽而骄阳似火,天气不正常,人是要生病的)。如果能做到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中间路线,以既和善而又坚定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情绪,就能把更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而造成的骄纵、溺爱、无底线。(反思:非左即右,不如守中)
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如何做到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我们想培养理想的孩子,成为理想中的老师,就要用理想的方法。所以,家人们,学起来吧,让我们早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早日遇到更好的自己。
以上是自己读《正面管教》时,对个人成长及教育教学出现的一些案例的反思与思考。有不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