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生的外公去世了,享年95岁,在我们北方属于喜丧了。
丧葬日正赶上这个夏末最后闷热的那几天,因为孩子尚小,我便没有回去。他独自一人连夜赶千里路回去奔丧。
对于外公的最后印象,我还停留在去年寒冷的冬季里,我抱着好动的孩子站在门口,其余一些长辈围坐在他身边两侧的椅子上说话,他眼光透过伙站着的门口玻璃望向一个很远的地方,目光悠远。
关于外公的一些点滴事,我都是通过先生之口了解在,他年轻时做过老师,有一年过节送给他们这些孩子的礼物就是书本和文具。这在我来看真是最有心和寄予深厚期望的礼物了。
我先生是他们这代人里面年纪最小的,谈及和外公之间发生的事情,总显得人情淡漠。所以外公离开,我反而不担心他的情绪,只在心里感慨我那位七十多岁的婆婆妈。不管到什么年纪,只要有爸妈在,在心里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我先生讲说,那个想要留宿却被劝回家在七十岁的老人,在半夜三点接到电话后独自一人摸着黑骑着电动车赶了半小时路回去,陪伴着父亲走完生命中在最后两小时。
我小心问:外公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他淡淡回:已经不说话了。早就神志不清了!
我只是觉得这对于儿女来说应该更会心痛吧!如果过了“知天命”,甚至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诸多经历让他们对生死有了一番新的体悟,不管能否看淡生死,理应最想要的还是一场“好好再见”吧!
我鼻子一酸,看着趴在怀里嬉戏的小朋友提议,等着我们以后——离别的话要早一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