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会扔物品
“每当闲暇时光,给家里做收纳整理,在断舍离阶段,常常是不知道该扔些什么?
或者是随便乱扔了一部分,结果在需要时,又重新购置。
导致家里的物品不少,反而增多了,进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上面这段话是前段时间,我一个客户向我倾诉她的苦恼时说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那是原因她不会合理,扔物品而导致的。
为什么说,她不会扔物品呢?
因为她没有根据自己的切实所需,而进行扔物品。
断舍离人人都需要,但做的时候,却无从下手,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断舍离最核心的问题是,想解决物品的去留。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再找到生活方式,接着明确边界感。
就是什么是最重要,什么是可抛弃的。
只有明确了你价值观中的关键词,你才能决定什么该舍,什么该留。
所以,我们要从思维上,去调整扔物品的想法,摆脱犹豫不决。
一旦发现当下很多物品,留着也没用,那就直接舍弃,不要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才能轻松迈出断舍离的第一步。
02 衡量扔物品的标准
家里面,物品不断增多会让人产生疲倦感,物品不断减少就容易整理清洁了。
扔物品其真正的目的,是在舍与留之间,寻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知道自己的真正所需。
学会正确地扔,可以参考以下收纳整理师,最常用的4个扔物品的标准:
①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扔掉所有过期、长久积压、已经损坏,或者是重复购买的物品,这些是我们首要可以丢弃的物品。
②给自己带来,不良体验感的物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比如磨脚的鞋子,或者用起来感到别扭的饰品等等,就需要考虑处理了。
③不合时宜的物品:丢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现状的物品,比如打折时买的,不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再也用不上的厨具等等。
④不能够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物品:对于不喜欢但还是可以用的物品,其实留着不会带给人任何的幸福感,这些物品要当断即断。
以上这些物品,除了扔掉,也可以通过转送、捐赠等方式来处理。
通过正确的扔物品,留出更多的空间,给自己真正所需,并能给家庭带来幸福感的物品,让它们支持我们当下的生活,才是人的智慧。
03 不仅学会扔,还要懂得留
断舍离是为了让我们,不再对物品有执念,学会了扔,也要懂得留。
践行不被物品所掌控,持续学习和修炼,才是断舍离正确的理念。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万万不可为了迎合极简生活,而强迫家里做到空无一物。
把断舍离后的物品分类归纳,留下实用性最强的、容易打理清洁的物品。
再根据行动轨迹,和使用习惯来进行收纳整理。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表格、记录APP等工具,制作家里的物品清单,帮助自己记录每个空间的物品及数量。
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物尽其用,让物品可以给家庭,产出最高的利用价值。
也可以让自己,从源头上戒掉“囤物癖”,不再造成浪费。
懂得了如何留,我们的居住环境,才会更加舒适清新,并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学会科学地断舍离,合理扔物品,其实也是间接性地让自己,改掉不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拖延的毛病。
对不需要的物品,勇敢地与它们告别,这样我们才能过上,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生活。
与朋友们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