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阅读了《学生可以这样教育》这本书的第3节——教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
陈宇老师说,教师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学生。而这不一定真正适合学生,凭什么认为我们的“改变”就是正确的呢?相对于“改变”,陈老师更喜欢用“影响”这一词。对此,我是很认同的。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影响学生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力争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他人。教师的气质、素养、人格和学识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班主任。学生会观察教师,并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因此,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学生能从你身上看到什么、学到什么,可能比你上的那些课更重要。这,就是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了。
第二,教师要制造更多可能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所谓制造关键事件,就是不断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级活动。比如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师徒结对,为每个孩子举办生日会,等等。教育就是这样,投入的大量资源就像海潮一样,一次次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一定要相信,这样的反复冲击中必定蕴含着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
第三,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首先,要努力让班级的一些指标保持领先,因为学生生活在优秀的班级里会有自豪感,同时也会更加积极向上。其次,班级硬件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例如如果班级设备出现损坏、缺失的情况,要及时补充或修理。再次,班级的软环境要友好,和睦有安全感。例如班级举行集体生日会,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等活动,就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最后,教师还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大环境,利用班级小社会,模拟大环境。对此教师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在班级中引入较多的社会化元素,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在班级实行班级工作招标制,实行班委公开述职制度与民主选举制,或成立班级剧社、合唱团等社团。只有在班级里广泛深入的开展各种活动,班级的小环境才会生机勃勃,既独立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环境而存在,又与社会紧密结合。从这样的班级里走出去的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而不至于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