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观摩,不仅仅是对老师成长的促进,更是幼儿好习惯培养的强化。
周三,高实幼开展年轻教师生活活动指导观摩,当然,对老师的观摩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观摩。观摩之前要有大量的准备工作,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来观摩我们班的小朋友呢?是因为呀,你们表现的太棒了,洗手能认真甩手,小盘子刮的干干净净等等……等等……
观摩结束后,令人意外的收获是:孩子们也在此次活动中让自己的好的形成变成一种好习惯。
一点一点寻找着孩子们的变化。
变化一:起初,每次洗手要甩手这件事是需要老师反复唠叨的,后来发现,观摩结束后,孩子们都能自己主动把手上的水干净。
变化二:以前,小盘子刮的干干净净也需要老师重复提醒,监督刮盘子,后来发现每一个小朋友在进餐的过程中都开始注意自己的小盘子刮干净了没有,并且会向老师炫耀一番。
变化三:以前取餐小女生先取汤,小男生先盛饭,但是呀,总是有小女生会忘记,观摩以后,小女生都会去取汤,并且还会提醒自己的好朋友。
变化四:进餐过程中,老师总是要提醒小朋友,进餐过程中要安安静静,防止食物进入气管,观摩后,小朋友们都安安静静进餐,取餐。
孩子们的这些变化并非偶然,是必然。
第一,在观摩活动之前,老师的提醒给孩子们一种强化,孩子们就会觉得:是因为我们表现的好,其他老师才会来观摩我们的生活活动,所以呀,我们更加要好好表现。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自我提醒,这样的提醒,比平时老师的引导要奏效,在不知不觉中,好习惯便印在幼儿的行为中。
第三:,观摩结束后,老师的表扬。观摩结束后,也要给孩子一个反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像一个个小主人一样,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的小朋友了,这样的表扬,孩子们的自信心倍增,从而在以后的活动中,都会更好的参与其中。
幼儿尚处人生的起步阶段,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健康、能力培养、品德修养都颇有裨益。而且,这些习惯会伴随幼儿的整个人生阶段,深刻地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但良好习惯并不是能够速成的,往往会过犹不及,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并且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启蒙者,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师性和模仿性,老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榜样,并随时接受幼儿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