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祖先》第三章:伏羲设局之天下第一厨
这里的伏羲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一种文化符号。
艺凡:女娲的娲是创造出来的字,那伏羲的羲呢?
易中天:也是,除了用于伏羲,还有另一个意思,“气之吹嘘”,也就是气息舒展而出的状态。
艺凡:什么气?
易中天:羊肉味。
艺凡:什么意思?
易中天:羲,和羊有关。金文的羲就是上面一个羊,中间一个我,下面一个兮。这个字在加上牛字旁,就是犠,牺牲的牺。
艺凡:这个字里面有羊,没有蛇啊?
易中天:有蛇,也必须有蛇。女娲由蛙变成蛇是伏羲的缘故,如果伏羲不是蛇,为啥要把女娲变成蛇呢?
艺凡:案中案?
易中天:其实羲和羊也没有关系,甲骨文羲字里面没有羊,而是上我下兮。
艺凡:我和兮是什么意思呢?
易中天:兮是语气词,上古读音接近于喝,中古读音接近于嘿,相当于我,不是自己的意思,在当时相当于兵器,意思是杀。
艺凡:那甲骨文中的羲就相当于杀啊?
易中天:对。
艺凡:杀谁?
易中天:想知道这个,必须倒推。
艺凡:从哪开始推?
易中天:犧(牺)。因为伏羲又叫庖牺(庖犧)。庖牺的犧,就是牺牲的犧;牺牲的犧,则原本是伏羲的羲,就像蛇字原本是“它”。这在文字学上就叫“本字”,也就是“原版”。
【犧的原版是“羲”,蛇的原版是“它”。后来,“它”加上虫就成了蛇,“羲”加上牛就成了犧。为什么要加偏旁?为了强调。比方说,强调蛇是爬虫。同样,正因为羲是牺牲,所以要加牛。要知道,牺和牲,都是牛字旁。】
艺凡:看起来就牛。
易中天:伏羲,就是很牛的庖牺。庖即庖厨,牺即牺牲。
【献祭用的动物,包括马、牛、羊、猪、狗、鸡。其中色纯的叫牺,体全的叫牲,合起来叫牺牲。最重要的牺牲,是牛和羊。祭祀的仪式,有牛就叫太牢,没有牛只有羊就叫少牢。少牢比太牢用得多,因为羊比牛便宜。但再省钱,也得有羊。】
艺凡:尽管甲骨文的羲没有羊,金文就得加上。再后来,还得加牛。上面加只羊,旁边加头牛,伏羲或庖牺,才算验明正身。
易中天:对。
艺凡:伏羲原来是个做饭的,是个厨子。
易中天:别小看这个厨子,可是天下第一厨。
艺凡:为啥这么说呢?
易中天:是个神做饭的,这在古代可是大事。所以,在女娲时代,伏羲的地位也不低。
艺凡:前面说到,他身上有股羊肉味,是因为经常要杀羊。
易中天:对。
艺凡:我们先民为什么要请神吃饭呢?是因为羊太多了,吃不完吗?
易中天:当然不是。
艺凡:那是因为啥?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革命就是请客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