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拉磨蹭,催一下才动一下,没有时间紧迫感;
孩子写作业时,经常走神、不专心,致使写作业的效率很低;
孩子一遇到难题就闹情绪,磨磨叽叽不想写,不愿意认真思考;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成天只想着玩,对于作业,总想应付了事。
每天写作业时不停催促孩子,提醒孩子,让父母们身心俱疲,孩子却丝毫没有进步,对学习也越发消极被动了。
怎么办?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里说, 陪写作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抗挫折能力、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最终目的是,不用父母陪,孩子也能自主、高效地学习。
作者项目,自主学习力导师,父母游戏力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心妈育儿说”公众号及视频号创办者,已出版育儿书籍《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项目老师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随着大女儿心心进入小学,她也遇到了和大多数父母一样的陪读问题,项目老师把自己陪伴孩子写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成了这本《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希望帮助更多的家长不用吼叫,催促也能陪伴孩子写好作业。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从如何正确诊断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怎么高效陪孩子写作业,以及如何营造和谐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提供助力三个方面,为陪读家长们提供了简单又有效的办法,帮助家长们正确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看看项目老师都有哪些锦囊妙计可以分享给我们。
01 一个模型,诊断孩子学习问题
这学期开始,老师私信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我马上就给孩子安排了课外补习班,但是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孩子不爱学习,真的就是学习上遇到问题了吗?
项目老师在《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书里说,现在的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很少是因为学不会课堂上的知识点。
她在书里为我们介绍了如何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层层地分析、探索孩子学习出问题的原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该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需求层次呈金字塔式,马斯洛认为,当人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人所有的能量都会集中在生理层面,从而无法向更高级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发展。
人类的需求遵循先满足低层次需求,然后向高层次需求发展的规律,而想要孩子学习好,这属于自我实现需求,位于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
如果孩子低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对学习的内驱力就不会太强,也就无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比如——
孩子最近作业写的太晚,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学习状态了。(生理需求)
孩子和朋友闹矛盾,嘴上说不在乎,其实心里还是很想和对方一起玩,上课关注对方多过老师说了什么。(社交需求)
老师批评孩子了,孩子担心老师和同学会因此不喜欢自己,上课走神,没有认真听课。(安全需求)
父母老夸隔壁家小孩学习好,写作业快,孩子心里产生比较,对学习没了自信心。(尊重需求)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不能只从学习方面去分析问题,而要回到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来思考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他有多方面的需求,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孩子把作为一个正常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去分析他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哪部分的需求没有满足,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学习和思考。
02 五步法,解决陪作业难题
孩子上小学后,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总是拖到很晚。其实孩子的回家作业并不多,我们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更多的时间不是花在写作业上,而是花在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孩子被我指出作业里的错误后,平复反抗情绪上。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里说,在陪写作业这件事上,父母不应该是监工,也不应该是助教,而应该是观察者、支持者与引导者。陪写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父母陪,孩子也能自主学习。
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成为作业的监工,助教,把孩子完成作业的任务背在自己身上。
如何正确地陪孩子写作业呢?书里介绍了5个步骤:
第一,闲谈交流+当天任务规划
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会带着白天的情绪,只有父母先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会把注意力放在写作业上。
所以,孩子放学后,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卸下孩子的“情绪包”。比如,和孩子聊聊天,听孩子说说今天在学校的趣事,让孩子情绪释放。
卸下孩子的“情绪包”之后,我们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规划晚上的学习安排。
比如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把今天要完成哪些作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中间休息几分钟,都画出来。
只有让孩子对当晚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家长「逼迫」写作业,父母推一下才会动一下。
第二,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
观察的目的,是要做到对孩子的情况心中有数。而要纠正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有节奏、有规划地慢慢来的。
当我们发现孩子存在某些问题后,可以记下来,在孩子空闲时向孩子反馈。比如和孩子一起出门散步,或者坐车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问题拿出来和孩子讨论,提醒孩子下次改进。
通过观察孩子写作业,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或者遇到的困难在什么,然后耐心陪着孩子一点点地改进。
第三,必要时提供支持
蒙特梭利教育法有个核心的理念,它要求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学会观察孩子,在孩子需要支持时才提供支持。
陪写作业这件事也一样,父母学会观察后,适时向孩子提供支持,这里的支持包括实际的支持及精神上的支持。
比如孩子遇到不会的生词,张口就喊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把不会的生词圈出来,然后带着孩子一起查字典,把这些生词学会。
除了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提供的实际支持,父母还要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比如孩子背英语单词遇到了困难,新学的单词有些多,孩子有了畏难情绪,这时候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度过这个畏难时刻。
首先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先背1-2个单词,鼓励一下孩子,然后再继续背剩下的单词,等孩子全部背完了,我们要及时总结,并且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战胜了背单词的畏难情绪。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父母还陪在自己身边,他不是一个人面对困难,孩子也就能多出点勇气战胜困难了。
第四,“鸡蛋里挑骨头”般的鼓励
对于鼓励孩子,我们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因为我们看见什么,什么就会被留下。
孩子再小的进步,都值得被关注。鼓励,远比批评、纠正孩子更有意义。
父母陪作业,不仅要检查出错误,还要告诉孩子他做的好,比上次有进步的地方。
比如上次计算错了5道题,这次错了3道,比之前有进步,肯定孩子的微小进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他认识自己最重要的一面镜子,每一个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都能激励孩子主动去学习。
第五,每日睡前复盘
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要总批评、说教、催促。对于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可以在睡前进行每日复盘。
具体来说,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以下三个问题。
①今天哪些地方做得好;
②今天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③今天收获了什么。
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复盘,可以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发现问题并且改正错误上,帮助孩子形成成长性思维。
当父母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对孩子现有水平和表现的评价上,而是引导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现状时,孩子才会在学习上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才不会把写作业视为人生最大的敌人。
03 三个妙招,营造和谐亲子关系
关于陪作业这件事,最经典的一句总结莫过于「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陪作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的情况。
表面上看,是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才引起我们生气,发脾气的,但是我们情绪失控,真的仅仅是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吗?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里说,大概父母都觉得,自己每一次冲孩子发火,都是“被孩子气得情绪失控”。可真相是,愤怒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而已。
不是孩子让我们情绪失控,而是我们把情绪变成了控制了孩子的手段。
我们每一次对孩子发脾气,都在伤害亲子关系,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还会破坏孩子对学习的感觉。当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成了习惯,孩子会更加畏难、厌学。
所以,父母陪作业的时候,不妨收起自己的情绪工具,不要用情绪来控制孩子,伤害孩子。
有父母会问,即便知道发脾气不对,但是我们总会有被情绪淹没的时候,想发脾气,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分享三个实用的方法给大家。
1、提前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告诉孩子“今晚2小时,你只做完了学校作业,课外的背书还没有完成,我感觉我要生气了,快控制不住自己了,要变成喷火龙妈妈了”。
孩子看到了,就会知道我要发脾气了,也会笑着说:“我要赶紧去写作业,让妈妈再变回来,我要当拯救妈妈的大英雄”,然后马上坐下来写作业了。
父母提前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变化,孩子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的方式比父母发脾气来的更有效,也不会伤害亲子关系。
2、让孩子来监督我们的情绪
如果经常情绪失控,那就让孩子来监督我们改进吧!
比如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告诉孩子如果我发脾气了,就要满足你一个小心愿作为惩罚。
有了这样的监督机制,会让孩子更有权力感和平等感,让孩子不再觉得自己是被管教的对象,也会激发孩子写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记录情绪触发点觉察表格
如果家长时不时就情绪失控,最治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对情绪进行复盘。
项目老师在她的另一本书《童年不缺爱》中介绍了一种“情绪触发点觉察表格”的记录方法对我们的情绪进行记录和复盘。
① 记录下“触发点”,也就是当时的情境。
② 写下 我当时的反应。
③ 思考最有可能触发我的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④ 知道了原因所在,那么下一次我可以怎么做呢
就这样,一份情绪触发点觉察表格就完成了。
通过记录几份“情绪触发点觉察表格”,我们就能特别清晰地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也会发现自己总在同样的挑战和冲突上栽跟头。
只要觉察到了情绪触发的原因,下一次发生类似的事件时,我们就能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看当下,并与自己的情绪保持距离了。
陪作业时,只有父母少发脾气控制孩子,多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对孩子的陪伴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写在最后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针对父母关心的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陪作业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在陪作业时吼叫孩子的难题,提供了许多简单高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摆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困境,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助力。
只有理智分析孩子的学习问题出在哪里,并且找到合适的陪读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陪着孩子一起把写作业变成亲子合作打怪的游戏活动,而不是互相对抗的敌对事件。
项目老师在书里说,我们无法决定孩子做什么,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
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无法决定孩子是不是喜欢学习,是不是能自主写作业,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在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的处理方法和情绪反应。
愿每个父母都能找到适合孩子的陪读之路,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当好孩子的学习顾问和成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