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探究
约翰·杜威的思想使“PBL的黄金法则”充满活力,正是他对探究重要性的坚持才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用于发起旨在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探索。探究源自拉丁语“问”,而经典的PBL项目始于学生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和“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而引发的待解决问题或驱动性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通常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确定要开展的调查、研究以及要完成的任务,并开始策划和创建他们最终的成果展示。重点是,查询不仅意味着从书本或网站上以“查找信息”这样最基础的研究。为了探究问题,学生可以采访专家,开展社会调查或进行实验。他们可能需要咨询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或与学生分享其作品了解受众的看法。当学生找到问题初步的答案时,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他们需要寻求更多答案。随着探究越来越深入,学习成为螺旋上升的形态。
在教育界,探究一词引起了截然相反的反应。教育保守派质疑探究,认为这种学习效率低下,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常常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进步的教育家和那些与“学习科学”保持一致的人将探究视为所有有意义学习的核心,并认为学习保守主义者并不真正理解探究(或基于项目化的)学习的实践。毫无疑问我们站在学习科学这一边。我们相信,高质量的探究与让学生轻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效果完全不一样。在PBL中,教师精心策划的项目本身构成了学生的探究,并引导学习活动朝着项目目标迈进。在项目中,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们相信,如果学生(实际上任何人)都能理解学习的原因并认同学习的目标,则他们将更有效、更快、更深入地开展学习。正是这种对解决方案或答案的有意和有目的的追求才是探究的核心。
重要的是要开展持续探究。PBL黄金法则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自我管理的成功技能。如果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那么学生就需要面对一些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挑战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解决。合作则意味着经历团队的磨合与情感的起伏。培养学生为团队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需要世界。最后,如果学生要发展对大学、职业和生活有用的自我管理技能,那么他们必须能够在几周而不是几天的时间内进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