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造成的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足,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出发,“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人才和组织是振兴主体,产业、文化和生态是振兴客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以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开发展路子,不再围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不仅物质富足,而且精神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