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永不会失败。—《最大化策略》
他,22岁,角逐州议员,失败。
24岁,做生意,失败。
26岁,妻子离世。
27岁,精神一度陷入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再次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45岁,角逐联邦参议员,失败。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再次角逐联邦参议员,失败。
52岁,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他就是林肯。
我经常会想挫折或失败在人生命中的意义。我想,恐怕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或者不愿意遭遇挫折,谁不希望一帆风顺呢?是的,我们习惯用“一帆风顺”、“一切顺利”祝愿别人,没有人会用“一切不顺”祝福别人,除非你想和他绝交。是的,从小到大,我们都想着法子尽量避免挫折,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者创业。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成功远比挫折要重要的多。父母为了子女少遭遇一些挫折,万事皆为他们操心,生怕他们磕着碰着,最终把很多祖国的花朵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可事实是,在生命之旅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比成功还重要。没有挫折,我们甚至寸步难行。记得小时候,我是跌倒了多少次才学会了走路,摔了多少次才学会了骑自行车。学游泳时我也没少呛水,这才学会了游泳。第一次溜冰时,我甚至摔了个人仰马翻,之后也是经历了多次摔打后才学会了溜冰。
高考时,因为没发挥好,我只考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我比较顺利地考取了一家事业单位(后来变为参照公务员单位)。但我工作期间并不是很顺,遭遇了很多麻烦和挫折。面临挫折时,我并没有去想这些挫折为什么会出现,我从中又能学到些什么。我甚至有点怨天尤人。工作几年后我开始准备考研,由于是边工作边备考,我复习的时间很紧,加上考研经验不足,第一次考研考得并不是很好,只够上我理想中的那所“985”大学的自费生。我有点不甘心,我认为以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考得更好。因此我准备再考一次。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知道自己在英语方面实力并不弱,主要是考前没有模拟,考试时英语时间很紧,结果我时间来不及了,作文写的很仓促,失分很多,翻译压根没来得及,还空了几题没写。专业科目考试时间充分,但由于准备时间不足,很多知识点没复习到。因此,我第二次考研时考前进行了多次模拟,确保掌握好英语的考试时间,而对占分很多的专业科目是做了充分准备,除了认真看教材,还认真研究了相关资料。结果第二次考研我顺利考上了之前报考的“985”大学的公费生。也许有人会觉得我不值,毕竟我为了考上理想大学的公费,投入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这不无道理,但我只是想把我的人生经历说出来,作为一种经验总结,证明挫折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任何一种成就的取得都不会一帆风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在写作《天路历程》时,班扬没有稿纸,于是他把牛奶瓶上的纸瓶塞铺平做稿纸;吉福德在写作第一本数学作品时还只是一个跟碎皮革打交道的鞋匠学徒工;天文学家路登豪斯第一次计算日月食时是在犁把上进行的;爱迪生在研发出实用、耐用的电灯之前,经历的挫折常人难以想象;史玉柱在东山再起之前,负债数亿元;马云在建立阿里巴巴之前遭遇的挫折和拒绝数不胜数。
在生命之旅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为有了挫折,我们才能从中学习,知道什么有效,什么无效,我们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生活中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做一件事时,刚开始可能会犯很多的错,之后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从错误中学到了很多经验。如果我们能审慎地看待生命中的挫折,我们将从这些挫折中获益。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挫折的价值,他们把挫折当作坏事,尽量远离它,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变得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其实,他们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们没有想过,挫折,说不定是上天赠送给你的一件礼物,只是礼物的外包装比较难看而已。
拿破仑.希尔说过,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心痛,里面都蕴含着同等收益的种子。正是这些种子,日后生根发芽,结出成功的果实。这些种子能否结出成功之果,关键看你怎么看待挫折。
史玉柱说:“我从失败中学到的远多于从成功中获得的。”一旦我们不再把挫折看成坏事或消极地看待挫折,而是换种思维方式看待挫折,以挫折为师,从挫折中学习,那么,我们离成功便不远了。
所谓励志,就是看轻挫折。尝试,永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