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概念,用较多的文字去解释很容易。在准确表达的前提下,文字越是精简越难,尤其是抽象成公式化的定义。
不过,公式化的好处不单是表达形式上的简单,还能够帮助你从全局出发理解问题,快速获取不同纬度上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面看待一切事物,包括自己。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机器内运行的机器,并且知道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产生更好的结果。通过将你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如何修改你的机器。--《原则》
公式化定义就能提供机器化视角。
经验=阅读+经历+思考
有句毒鸡汤:你是拥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一个经验用十年。
的确,经验早已不单单只等于经历,而是“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哪一块板最短,经验的水平就在哪里。
阅读,从广义上去理解,代表一切信息的获取。其中获取信息渠道的广度和获取信息的频度是两个关键指标。
经历,那些被动或主动以自身有限的认知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践行过程。
思考,不管是在信息获取,还是具体的践行中,努力了解和发现事物发生的共性和差异,形成下次循环的判断基础和原则。
「得到」找人
「得到」不久前上线的“名企面试直通”服务,面向所有《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的订阅用户,会根据专栏学习时长、留言频率、留言质量等几个纬度去筛选用户,前20名可获得包括华为,腾讯在内的六家公司直接面试的资格。
对比传统“简历+面试”的方式。
简历,是一种静态信息,只能配合时间线去描绘某个人的经历。
面试,受条件限制,能感知的只是某个人的瞬时状态。
而通过知识服务产品,则可以看到一个人在不同知识领域内思维迭代的整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往往是一年甚至更久,经此可以过滤出来真正的持续迭代者。
如果再加上经历的匹配度,组成基于 “经验=阅读+经历+思考”下全新的人才获取模式。可以预见,在该模式下企业和适用人才间的连接效率会更高。
小结
人是复杂的动物,所以定义一个人也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情。我们正在努力从各个场景中收集人的行为数据,试图总结出各种算法,目的为了真正的“弄懂”一个人。
同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面对这个产品,你用什么算法去应对一个将被重新定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