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叶武滨老师时间管理课程。讲到大脑的结构:分为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每个脑的功能都不一样,我们只有科学的了解大脑的习性,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大脑提升我们的效能。
课中,叶老师还讲了保持高能的方式。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对我们的效能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昨晚9:40带孩子上床睡觉,今早不到5点,天还没亮就醒了。开始运动跑步……
在跑步快结束的时候,我看了下手机。小米的运动健康APP,有测试心率的功能,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测试了,心率82次/分钟。属于正常的,我竟然还看到了睡眠的。显示我的睡眠质量不够好。
我确实经常有体能不够,能量不足的感觉。白天也需要多休息几次,才能把一天的事情都做完。我还减少了很多社交时间。花在家庭、孩子、工作上的时间已经比较多了,一天只有24小时,我留给自己的时间就很不足了。这也是有些课程,我没有精力去上的原因。或者有些课程上了,学习了吸收内化做得并不太好。
我必须提升自己的身体能量,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还任重道远。
今天,我透过资料来研究睡眠这个主要补充能量的方式。
睡眠时长:
睡眠时长受遗传、主观意志、生物钟等许多因素影响,很难有一个绝对标准。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天睡眠7-9小时,考虑到个体差异,6-10小时都是属于较合理的范围。
睡眠结构: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根据睡眠过程中脑电表现,眼球运动情况和肌肉张力的变化,通常分为NREM(非快速动眼)睡眠和REM(快速眼动)睡眠。NREM(非快速动眼)睡眠又可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
通常,将清醒期、浅睡期、深睡期和REM(快速眼动)睡眠期轮番交替出现一次称为1个睡眠周期。持续90-120min,一夜中大约有4-6个睡眠周期出现,互相连接,周而复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人为划分是为了便于研究,实际上各个睡眠阶段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往往是逐渐变化,重叠交错,各有侧重的。
浅睡眠
通常,成人由清醒进入睡眠后,首先进入浅睡眠阶段。在浅睡眠阶段,人的心跳和呼吸缓慢,肌肉进一步放松,体温下降,眼球运动停止,脑电波活动减慢,比较容易被唤醒。
参考范围:睡眠时长的20%-60%
深睡眠
在深睡眠阶段,人的心跳和呼吸会降至最低水平,没有眼球和肌肉活动,不易被唤醒,如果被唤醒可能会感到昏昏沉沉。专家认为,这一阶段对于身体恢复和生长,增强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参考范围:睡眠时长的20-40%
清醒
睡眠过程中,可能受外界环境和自身影响,出现清醒状态。有时可能清醒时间非常短,无法感知清醒。正常清醒次数一般少于两次。正常成人夜间清醒时间占整夜睡眠一般少于5%。
参考范围:小于20分钟。
拥有合理睡眠结构的建议:
1、睡前几小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酒精、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2、睡前几小时少吃或不吃东西,尽量减轻入睡时的肠胃负担,同时可以减少起夜频率。
3、睡前不要过度用脑,提前给大脑一个放松和休息的缓冲时间段。
4、睡前避免清晰激动,过于兴奋和过于悲伤都对睡眠不利。
5、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做一些轻柔的活动如拉伸。
6、保持室内舒适的温湿度;创造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刺激褪黑素分泌,提高睡眠质量。
7、保持有规律的睡眠时间表。
8、减轻压力。
小睡时长
研究人员发现小睡眠太短,睡眠无法产生显著益处;小睡太长或从深睡中醒来又会使人昏昏沉沉。所以,一般情况下,持续10-20分钟的小睡被认为是较理想长度,能够让人改善心情和精力,醒来后不感到困倦。
小睡必要性
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小睡。对部分人群来说,小睡有助于调节情绪、帮助记忆形成;但晚上难以入睡的人或者容易失眠的人,可能要避免小睡。如果有熬夜或者睡眠中断情况,第二天可以小睡弥补一下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