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之路,边走边整队
5/11-5/12在苏州参加慈济的活动,被安排承担拍照,曾经付出过很多心血的真善美功能。
这两年可说是淡出了真善美功能,一则是很少拍,即使拍了也没有花很多的精力做后期的整理(整理成有图有文的图片集或简报)。
曾试着探究这背后心理的变化,一个是畏难,第二个是角色的定位。如果选择做参与者,没有责任的压力,可以做的比较轻松,也适合现在销售的工作。如果做负责人,要承担统筹协调等工作,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这多多少少会影响本职工作。
但是某个事情做久了,就会有情结。就像做真善美,当拿起相机时,就会不自觉地去观察,去寻找记录的画面。
在畏难与责任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如果把真善美功能细分,除了技术性的输出(拍照、写文稿、录像剪辑),还有非技术性的行政企划、影像档案管理工作。
之前对真善美细分功能一直没有深入的思考,脑袋里有个大概的印象,就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是档案管理、专题企划,但是受制于时间和精力,最近的这几年都没有投入精力去做。
今后要做的事情,接下来要花点时间好好想一想。回顾这十年的真善美,人才断档一直是个大问题,当然这不是一地的问题,作为真善美的老人,起到串联的作用,也是好的。
想起老东家人资老大的一句话:“先求有再求好”,基于现况,把能做的事情先做起来。
饮水思源
带着欢喜心,而不是带着压力去做真善美,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