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怀瑾先生所著的《论语别裁》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对《论语》进行的重新讲述,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有哪些呢?大家一起谈一谈。
《乡党》篇,记载孔子的举止言谈、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如何做人,万事都要从做人开始。一个人生,无论做什么事业—-做官、经商、做学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业的升沉成败,各有变化不同,但无论如何,总要做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他只问人不会马,表明他众人不仲裁十分关心下面的人。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2.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教人的中心都在这个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仍意义深远,你是如何看待的?(P639——P650)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重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一个真正的君子,都要要求自己,学问也好,事业也好,只问自己具备了多少?充实了多少?努力了多少?一切成就要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不要因人成事。在内省的修养方面,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必须矜而不争。衿是内心的傲,要傲在骨子里。
3.《论语别裁》“阳货第十七”章中,主要讲了现代社会的“为人”之道,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P698——P711)
注重个人的养成,不管是做什么事,要保持原来朴素状态,“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不受环境影响,不受外来的权势、利益诱惑而变更初衷,有自己的思想,有见解,有中心主张,做最笨的人。包含一个哲学:真正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真正笨到绝顶的人,就是第一等聪明的人。这个话表面看起来矛盾,大家自己研究一下就会了解,所以人不需要玩弄聪明,喜欢玩弄聪明的人,最后还是失败的。
培养下一代,只希望自己这一班学生能够有所作为,对社会、时代有所贡献。
4.在“子张第十九”中,子夏的思想、言论让人深受启发,他谈什么是好学,讲为学修身,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三变等等,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呢?(P769——P783)
“学问有尽,岁月难留。”这是做学问的道理,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每个人都有所缺乏的,不要以为自己有一点知识就满足了,还是要去补充、学习。每天补充自己所没有的学问,一个月接着一个月,有恒心不丢掉,不忘记所学的,有恒心不丢掉,不忘记所学的,的这样才可说是好学,就是永恒。
“大行与小节”。教育要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与人格的建立相配合,不管将来做什么事,人格要建立。过去孩子们进了学校,首先接受的教育就是“洒扫、应对、进退”这几件事。洒扫没有搞好,看学生的抽屉,乱乱的,生活教育不容易。
“应对”,指待人接物的礼仪。
“进退”,就更难了,一件东西该拿不该拿?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大学问,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教,如吩咐去向长辈拜年,到了亲友家该站该坐?站在哪里?坐在哪里?进退之间做人的道理都要注意教育,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古代的教育就从洒扫、应对、进退这些地方开始,因为这是做人的知识,先培养一个人,然后再讲高深的修养,才是大学之道,才是教育的正确路线。
由生活教育一直到精神教育的最高处,完成一个人格,人在外形上做好,“洒扫、应对、进退”懂了以后,慢慢就会达到内心,从事教育的人,固然希望下一代好,但基本的教育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