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3-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文学家、诗人。汉代张良之后,西晋张华十四世孙。他的《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传世。他从自身早年的读书经历中得出结论,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在古人的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叙怀二首(其一)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诗人有《叙怀二首》诗,题为《叙怀》,当是抒写怀抱之作。那么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怀抱呢——读史,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并借古以鉴今。这首诗以“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起笔,显然写的是少年读书的事。史载,张九龄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文,十九岁考中进士,到了二十岁,他已经遍览群史了。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广大文人在写诗的同时,也热衷于读史书。与此相适应,咏史诗的写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胡曾、周昙等人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咏史诗》集。周昙在他的《咏史诗》集序中说:“考据妍媸用破心,圣人观古贵知今”,说的是阅读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古鉴今。而古代历史中高洁之士的风骨豪情也成为当代的楷模,吸引着他们深思高举,马首是瞻。张九龄这首诗正是表明了这样的心迹。“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读书人情结或者说作为读书人的心迹。前句是一句成语,叫作“被褐怀玉”,比喻虽然出身寒微,但有真才实学。语出《老子·道德经·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在老子的眼里,“被褐怀玉”不是普通人所能为的,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后一句则隐记了朱买臣负薪读书的典故。佩带着相印,却能背着柴草,这是何等的境界?朱买臣,江苏吴县人,西汉中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汉武帝时为中大夫,累官至会稽太守,位列九卿。可是,在他未遇之时,家里很穷,但他非常爱读书,常常一边打柴一边读书。而且,他性格豪放,安贫乐道,在打柴的时候也不忘高声吟诗诵文,有时甚至高歌一曲。他的妻子十分生气:“你都这样了,还有心思看书唱歌,心真大啊!”朱买臣并不介意,相反他却信心十足地对妻子说:“我五十岁的时候应该能够富贵,现在都四十多了,你跟我受了不少苦,再忍受几年,我一定让你享福。”他的妻子闻听此言,当即讥讽他说:“像你这样的人,不饿死在山沟里就不错了,还想着富贵,做梦去吧!”话不投机,朱买臣的妻子决意离开他。朱买臣挽留不住,只好随她去了。后来,经同乡严助的推荐,朱买臣果然在朝中做了官,且官越做越大,成了主爵都尉,列于九卿之中。朱买臣负薪读书,终成正果,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寒门学子。张九龄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唯独选中了朱买臣负薪读书的事迹,足见他对朱买臣执着精神的认可。诗的最后四句是有感而发,表示自己愿意追随古人的高节,努力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