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知道,小婴儿啥都想放嘴里试试。因为孩子出生后第一年,是通过嘴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像吃奶,吃手,什么都往嘴里放。这是口欲期。
孩子在大约2到4岁的时候会进入肛欲期,他们喜欢通过憋尿或大便获得快感,而且会通过排便找到“我说了算”的自我控制感。
再大一点,就进入俄狄浦斯期,大概是4到6岁。这个时期,孩子会有打败同性父母的意识,男孩想打败爸爸,女孩想打败妈妈。
被孩子打败,也是父母的必修课。父母允许自己被孩子打败,是对孩子最大的宽容。孩子想超越你,打击你,那你就偷着乐吧,孩子在长大,也在进步呢!但做到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前两天,我自拍了一张,问孩子:“宝贝,你看妈妈这张照片,年轻不?”
宝贝点头。
“那你看妈妈有多少岁?”
“50”。
额,我顿时无语了。
这杀伤力还不算,还有补刀。
“妈妈,你看,这个仓鼠和你一样胖!”我没有反驳,只是嘿嘿笑了笑,顺便夸句“小仓鼠胖嘟嘟的,真可爱!”
我拿起一块小饼,正要往嘴里塞。宝贝说“妈妈,你不是要减肥吗,怎么还吃?”
此处省略无数哈哈哈……
谁说我胖,我都生气,但孩子除外。因为我知道孩子现在正处俄狄浦斯期,她想打败我,是在长大,在进步。孩子还经常和我比发型,比赛谁拼图快,比谁发卡好看。我都让宝贝赢。爸爸回家后,宝贝就说“不要妈妈,我喜欢爸爸”,我也不生气。这就是她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打败妈妈,拥有爸爸。
我就让她打败我,如果她连我都打败不了,在外面怎么会有打败伙伴的信心?怎么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曾经有个小伙伴,考试报名了五次,一次报名费800,都没有去考,每当考试来临,都有各种理由去不了。还有一个同学,平时考试都是级部前十,但每次高考都不理想,参加了三次高考,最后还是上了个专科。
原因在哪里?如果深归因的话,或许能从小时候父母的打压与不认同中找到答案。
所以,父母不要使劲打压孩子,尤其是同性父母,如果孩子连父母都战胜不了,他还怎么突破?对孩子与自己的竞争,做父母的,宽容一点,会更好!为人父母,这也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