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期的师德培训,都是职业生涯的一次停驻、回望和反思。这些年我们暑期师德的议题皆是围绕“三合文化”来推进交流,回顾2021年的工作,围绕“如何三合文化落实得更扎实”,今天我想谈的主题是“如何面对滚动的巨石”。
我记得,很多人都喜欢把老师比作教育的摆渡人,然而在经历了一年普通班的日常教学之后,我常常有一种深刻的感悟,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也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推石头那样。
据《荷马史诗》记载,西西弗斯是人世间最为聪明与机智的人,因为触怒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最终被判为永罚,不得不在地狱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等巨石由山的另一边滚下,然后重复劳动。在我们看来,西西弗斯每天的劳动无疑是无用的,无助的,痛苦的。正如我们每天的教学一样,跟提高班相比,我们每天更需要面对的是周而复始的问题,是困难学生,是焦灼和无力的心态,更是时刻都可能滚落的巨石。
暑假里,有幸读到法国作家加缪的哲理随笔《西西弗斯的神话》的一段,他说——
在多数人看来,西西弗斯象征着人类生活的荒谬性,象征着毫无意义,周而复始的负重。而我却认为,“人一定要想象西西弗斯的快乐,因为‘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征服者要直面意义不在时的虚无,要坚定地尽其所能地生活,“举起巨石,藐视诸神”,这实际上是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与命运交响曲异曲同工。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
如此想来,我们每一天有如推动巨石的工作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因此也与我们发生着联系并共同构筑成一个独特世界。
如何当我们直面意义不在时的虚无依然能坚定地极尽所能生活,如何让我们在教育中即使痛苦,也要获得向着高处的快乐,我想我们所能做的可以有这么一些:
1、营造平等宽容的教育氛围
作为普通班的老师,我们面对的孩子,很有些不是通常老师喜欢的那类“好学生”,相反很多是行为品德,学习习惯和能力,父母的价值观和教养方式都有问题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还是偏执于孩子的表现和成绩,那么我们必将和西西弗斯一样,每天过得痛苦且近乎绝望的沮丧,所以,我们必须学着更宽容更多元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把教学重心从关注成绩,放到更关注孩子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来,在平等和宽容的教育氛围中影响和帮助孩子,给他们勇气、信念和希望。
2.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永远保持对职业的敬畏和真诚热爱。
在关于西西弗斯的若干版本的神话故事中,唯一确定的是他最终被判为永罚,而他被判为永罚的原因众说纷纭。加缪选择了一个向往自由的西西弗斯:他是因为重返人间后,不愿回到冰冷的地底而遭受的刑罚。加缪说:“失去希望并不就是绝望。地上的火焰抵得上天上的芬芳。”我想作为教育者,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最好的虔诚,诚恳的敬意和热爱,我们也就能够忍受暂时的寒冷、苦涩、失败,从而找到一条通向阳光,一条完全靠我们微弱的力量走出来的道路。
3、从认识自己和他人开始,充分理解和践行“教育合伙人”理念,信任和欣赏每一个人,做有风度、有智慧和情怀的教育人。
传承三合精神,做有担当,可信赖,有温度的三合人,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他人永远抱有一份欣赏、信赖和学习的精神。2021学年的一年,我一直处于痛苦的磨合和适应中。我常说的一句是,这么多年,哪怕接班最后一名,也没教过这么困难,不管怎么努力也丝毫不见起色的班级。灰暗,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心灵版图上长久不褪的底色。那段时间,我总能听到同事们对我极大的理解和关怀,他们安慰说“别着急,会好起来的”。让我想起吴非先生在《致青年教师》一文中的话:“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于是,我强迫自己放下性格中某一偏执的部分——急躁冲动、过于严厉的作风,过于完美的标准,我尝试着去改变自己。办公室里,我观察陈学梅老师不温不火,四两拨千斤的处事方法,我学习吴美英老师循循善诱,放低要求但绝不放弃的工作姿态,我尝试王增英老师放松心态,与孩子们朋友式的相处方式,我也实践着吴敏慧老师用温暖的善意去帮助和影响孩子的教学风格……从一开始的抱怨到全然接纳,从一开始课堂的举步维艰到放开手脚,一天天努力,一点点完善,我和孩子们都在无形中发生着改变,缓慢的,微妙的,有序的。我感觉自己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不再是一个人苦干蛮干,而是想办法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同时我还借了他山之石,同事的,家长的,孩子们自己的,借用方华专家的一句话来说,我找到了我的“教育合伙人”。尽管我还是掌控着前进的方向,但我不再急于奔跑疾驰,而是且行且驻,或平野,或山涧,带着他们在课堂上驰骋,享受着语文、语言和生活的诗意。
最后我想用一段有人评论西西弗斯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当一个人主动理解了荒诞的现实,接受了荒诞的命运,他就因此获得了战胜或者超越荒诞的基本能力。由此,岩石本是惩罚西西弗斯的刑具,却反过来成了西西弗斯聊以争取和达到生命价值和意义